“姑娘请下轿,我家公子早在府里等候。”小厮搬了垫脚放在轿门外。汐冉轻掀轿帘,仪态万千下了轿子,引得较外小厮车夫移不开眼,小狐跟着跃身下车,左右摆动刚在车内睡得有些僵硬的脖子只听“咔咔——”两声,小狐摸摸脖子“啊,舒服多了,没有枕头就是不适应呢”一旁的小厮车夫一同黑了脸……“这便是汐冉姑娘吧,不愧是怡红楼的花魁,当真是冠绝夺目。”说话的是位老妈子,消瘦的脸上嵌着一双细眼,透着一股子精明劲儿。“姑娘随我来,公子在厅里等了许久”
“劳烦您了”汐冉向她点点头,随她进了府。府内的格调很是华丽,主屋四角高高翘起,琉璃瓦闪着耀眼的光辉,红墙绿树。
途中经过一处别院,迎面走来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小狐皱皱鼻子,老远就闻见一股刺鼻味,比烟然的帕子还厉害!躲到汐冉身后,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
“哟……这不是怡红楼的花魁妹妹吗?是有几分姿色的。”为首的红衣女子朝汐冉舞着帕子,言语里尽是挑衅。“是楼里的姐妹抬举的,妹妹惭愧得紧”汐冉柔声道。小狐见那女子挥舞帕子躲得更深,向后退了几步。那女子注意到小狐的动作,便又怒瞪着小狐“这是花魁的丫鬟?怎么离自家主子这么远,还不快站过来好随时伺候着。”小狐扭过头,不屑理她。汐冉转身才发现小狐已经离自己十余步远,就朝小狐招招手“小狐快过来!”“哟,这怡红楼的丫鬟都这般没规矩么?还是咱花魁管教得不好?”红衣女子咄咄逼人。小狐见不惯那女子的那股嚣张劲儿,奔到汐冉身前刚想开口辩解,谁知刚一张嘴就被那刺鼻的气味呛着了“阿嚏!”小狐揉揉鼻子。红衣女子脸上分几个板块抽搐着,她身后的几个姑娘倒吸一口凉气,掩着嘴怕极了的样子。那女子看着额前发丝上粘着的口水,指着汐冉破口大骂“这就是怡红楼里走出的姑娘,真是好极了,妹妹对我有成见大可直说,何必要让一个丫鬟羞辱与我?”汐冉拉过小狐嗔怪道“你怎的这么不懂规矩?还不快向姐姐道歉?”小狐看看那泼妇样的女子撇撇嘴“我才不要!”只听红衣女子身后的姑娘又是深吸一口凉气“丝——”
“哈哈,我说我那厅里那般冷清,原来美人们都跑这边热闹了。”一紫色锦衣男子摇着扇子走来。“爷……”刚刚还盛气凌人的女子这是竟是那般楚楚动人,一双美目梨花带雨。
“在下李如春,幸会汐冉姑娘”李如春向汐冉点点头。
“李公子。”汐冉回敬“牡丹先回房里可好?今日是我请了汐冉姑娘,不好怠慢了人家”李如春轻拍女子的背部。那女子扭捏下娇声道“那你要记得来陪我”说完又朝李如春抛个媚眼这才转身离去,身后的一群莺莺燕燕也随之离去。
“牡丹不懂事,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汐冉姑娘见谅!”
“公子哪里话”汐冉想起小狐那个喷嚏愧疚的很。
“这位是……”李如春转向小狐。
“哦,这是我的丫鬟”轻攘身边的小狐“小狐快见过李公子”小狐打量下面前的男子,长得倒是挺好,只是那是种微挑的嘴角让小狐想起四个字“纨绔子弟”偏过头,不愿搭理。
汐冉有些生气了,可又不能在李如春面3动粗,只嗔怪道“小狐,怎的这般不知礼数?”先是在烟雨阁的姑娘面前失了态,这会儿又对这李府的主子不理不睬,这丫头是想害自己颜面无存吗?
“呵呵,这位姑娘对李某有成见?”李如春似乎不在意小狐的作为,依旧笑面如花。
“没有”小狐不想跟他多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汐冉姑娘,你这丫鬟……呵呵,好有个性。”
“汐冉姑娘随我去厅里坐坐吧,我这儿有别人送来的新茶说是黄山毛峰,你给品品看真不真。”
汐冉红唇轻触杯沿“这茶……”
“不是黄山毛峰!”汐冉和李如春均被小狐说楞了,小狐再抿一口茶“这是雁荡毛峰”不错,是雁荡毛峰,跟上次徐娘喝的一样。
“雁荡毛峰”又称“雁荡云雾”,旧称“雁茗”,雁山五珍之一,产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这里山水奇秀,天开图画,是中国名山之一。雁荡毛峰为雁荡地区著名的高山云雾茶,明代即列为贡茶,佳茗之声名闻遐迩。
雁荡毛峰古称“雁茗”,相传在晋代由高僧诺讵那传来。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几次考察雁荡,雁茗之名开始传播四方。明代,雁茗列为贡品,并被列为“雁山五珍”之一。据朱谏的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清代光绪年间,雁茗名声更胜。据《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可见雁茗在当时的地位。
雁荡毛峰雁荡毛峰最早的时候又称“猴茶”,猴茶的意思,就是猴子在悬崖峭壁上采得的茶叶,一般而言人难以攀登行走的悬崖峭壁上长出的茶叶,品质常常是十分优异的,雁荡山悬岩似柱,峻峰如锥,正是产好茶的地方。在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温州雁荡崖有猴茶,有猴每至晚春,辄采高山茶叶,以遣山僧,盖僧常于冬时知猴之无所得食,以小袋米投之,猴之遣茶,所以为答也。”这是关于雁荡毛峰的茶名传说,而关于雁荡山茶的由来,在民间有老龙赐茶的神话。
相传开山祖诺讵那住在龙湫时,一日忽遇一个白须老人,对他说:“感谢神师的恩德,使我得以安居。”诺讵那问:“老人尊姓,家居何处?愿日后相见。”老人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若要相见,就在明晨。”诺讵那一觉醒来,原是一梦。第二天清晨,他走出家门,站在龙湫背上向四周细看,但见龙湫上端,龙头哗哗吐水,远处山边有龙尾隐约摇摆,转瞬消失,方知梦中老人是老龙的化身。他回到家中,见庭中一株大茶树,枝繁叶茂。此后正如老翁所言,日来日发,终年饮用不尽。从此,雁荡山有了茶树繁殖。
雁荡山为括苍山支脉,亦称北雁荡山、简称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雁荡知名唐初,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以后声誉渐著,寺庙亭院相继而兴,当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至明朝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风景点共三百八十多处,成为浙东南的最大风景区。其中以百岗尖为最高峰,海拔1150米。雁荡山自古产茶,雁山茶世称雁荡“五珍”之一。
雁荡山高、雨多、气寒、雾浓。著名产茶区均在风景区之内,有龙湫背、斗蟀(室)洞及雁湖岗等处,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龙湫背茶园即在我国著名的大龙湫瀑布的峰岭侧后。水从高约190余米的连云峰凌空而下,白练飞泻,十分壮观。清代袁牧有诗云:“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飞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况是百丈至千丈,云水烟雾难分焉。”而雁湖岗茶区海拔900~1046米,山顶原有北、中、东三个湖泊,芦苇丛生,秋雁南归,常宿此荡,徐霞客称其为“鸿雁之家”,雁湖全年云雾缭绕,所产之茶列为上品。雁荡山产茶历史悠久,约在千年以上。记载:“温州府五县具有茶叶,乐清有雁荡山龙湫背为上,白云茶亦称龙湫茗,味绝佳。宋代梅晓臣《遣碧霄峰茗诗》:‘到山春已晓,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佳。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以后,名传四方,明代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新茶园,老茶区亦广泛种植茶树,产量不断扩大。因茶园地处高山,气温低,茶芽萌发迟缓,采茶季节推迟,为雁荡茶之特点。其中以龙湫背所产之茶质量最佳。茶树终年处于云雾荫蔽之下,生长于深厚肥沃土壤之中,芽肥叶厚,色泽翠绿油润。个别茶树生长于悬崖缝隙间,人力采摘困难,古时有山僧驯猴攀援悬崖峭壁采集香茗。所集茶叶称为“猴茶”。猴茶因终年吸取雨露滋润及岸隙间有效矿物质成分,茶味极佳,并有较高营养价值。
雁荡毛峰主产于乐清境内雁荡山的龙湫背、斗蟀洞和雁湖岗一带,尤以龙湫背产者为佳。有史为证,载: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为佳。这里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茶树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芽肥叶厚,品质极佳。
雁荡毛峰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隐藏。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有一饮加“三闻”之说。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雁荡山所产茶叶,远在明代已被列为贡品。雁荡毛峰冲泡后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观其茶形,别具茶趣。泡饮时,汤色浅绿明亮,芽叶朵朵相连,茶香浓郁,滋味醇爽,异香满口,妙不可言。本品耐贮藏,有“三年不败黄金芽”之誉。
“姑娘好茶品!”李如春赞道,看着汐冉空了的茶杯便为她添茶“汐冉姑娘再尝一杯吧”“不用了李公子……呀!”汐冉推让间竟洒了一片茶水在李如春衣襟处。刚泡上的茶水还是炽烫的,李如春也没顾忌屋里还有两位陌生女子,就开始扯着衣领……“这春天早过去了,公子怎么还在发春?”小狐哪里见过男子在自己面前做这——龌龊的举动,怒斥道。
“呵呵,四季如春嘛,所以我叫李如春!”李如春非但没恼火,倒跟小狐调笑着,嘴角的笑意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