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清晨,王嫣一起床先熬了米粥,剥了几个皮蛋,切成一瓣瓣,放入小碟中,浇上酱油,又摆了一碟榨菜,炒花生。粥熟后杨老母才起床,王嫣叫醒了其他两人。一家四人和睦地吃过早饭,王嫣收拾了碗筷。锅里的米粥和三碟小菜都有些剩余,准备留着肚饿的时候再吃,用墨州人的话说是“接力”。杨清玉的身体还有些虚弱,他缓步走到大门后面,打开大门,准备迎接新的一天,却发现门口坐着一个人。这个人背对着他,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似一尊雕像。杨清玉惊喜地对着雕像的背影说道,“阿贤,你怎么来了?怎么坐在我家门口?来了多久?”这尊雕像动了动,机械地站起来,转过身。他的左手拎着一壶酒,右手拎着一只倒立的活鸭。鸭子被惊动,拍着翅膀“嘎嘎。”
叫着。余贤看着杨清玉,虽然见他穿着厚重的棉衣,仍旧可以看出他比年前见时瘦了许多,甚是心疼又责怪自己。杨清玉见余贤不说话,便温和地笑道,“快进来吧,外面冷。你也真是的,干嘛不敲门?”余贤进屋坐定,将礼物递给杨清玉,“这回总算见着大哥了。喏,一定要干杯聊聊。”杨清玉道,“大哥家里又不是没有酒菜,还让你大老远带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哥小气呢。”余贤便道,“一点小意思而已,况且这鸭子不是普通的鸭子,大哥这里肯定没有。”杨清玉接过了礼物,招呼王嫣准备酒菜。王嫣走过来,见着余贤问道,“阿贤早饭吃过了吗?锅里还有一些粥,热乎着呢。”余贤道,“谢谢大嫂,我来的时候已经吃过了。”王嫣便提了鸭子,给杨清玉使了眼色。
杨清玉道,“阿贤,你在这里坐一会,我去杀鸭子。”杨清玉跟着王嫣来到厨房小门外,王嫣低声问道,“他怎么来了?”杨清玉不悦,“他是来看我,跟我喝酒聊天的。”王嫣恼道,“反正他不能久留,你不知道,我那不舒服的感觉又来了。”夫妻俩在门外说着话,余贤在屋内看见杨阳站在她奶奶面前,一直盯着他。余贤向杨阳招手,“小朋友,过来呀,叔叔给你糖吃。”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红纸包装的糖来。杨阳扭了扭身子,紧紧地靠着她奶奶。余贤便向杨阳走来,递糖给她。杨阳却是躲到了她奶奶身后。屋外的王嫣抬头恰看见这一幕,她急速朝余贤走来,挡在他面前道,“杨阳怕生,阿贤,你坐那边吧,清玉一会就好了。”余贤尴尬地转身走到原来的位置坐好,手指抚摸着糖纸。
一会儿,杨清玉已经给鸭子退好毛,洗净内脏,剩下的由王嫣接手。杨清玉给余贤倒了一杯糖水,自己坐在他对面。余贤垂头道,“大嫂好像不太欢迎我。”杨清玉道,“怎么会?阿贤你想多了。你大嫂最近太紧张我们,昨天我们差点就没了性命。”余贤抬头,关切地问道,“大哥,发生什么事了?”杨清玉便将昨日发生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余贤听后若有所思,他道,“大哥和小侄女没事就好,俗话说大难过去必有后福。这世界有些事情真是奇特,恐怕连科学都解释不了。不瞒大哥,我也遇见过一件怪事。”他开始平静地向杨清玉说起了他的往事。余贤和杨清玉曾经同在顺风造船厂工作。三年工期过去,俩人各自回了家。杨清玉回家后发生了种种怪事,而余贤也是如此。
余贤老家在龙潭水库。龙潭水库是一个大型的淡水湖泊,四周环绕着青山。从高空看去,整片区域像是一面精致的镶着翠玉边,嵌着绿宝石的明镜。山中有水,水中有山,青山绿水,神龙府邸。解放前,这地区不叫龙潭水库。当地人说,远古时候,地上的一位王者找了一百个能工巧匠,用天地间最好的翠玉,最好的宝石,和最好的水晶花了整整一百天的时间做成了一面梳妆镜。在王母娘娘诞辰那天,王者将镜子供奉给了王母,以祈求国家安宁,五谷丰登,百姓和睦。王母得到镜子,很是喜爱,于是满足了王者的愿望。后不知多少年过去,镜子有了一点灵性,能化人形,长得跟那位王者一模一样。王母有个梳头侍女,名唤少姬,与灵镜日夜相处中,竟然爱上他。
王母大怒,当着少姬的面将灵镜掷下凡间,要他们天上地下不得相见。少姬不顾阻拦,奋不顾身地跟着跳下去。已来不及,镜面在地上化成了一片湖水,翠玉宝石化成了四周围绕点缀的青山。悲伤绝望下,少姬现了原形,在湖边哭了三天三夜。她本是一名龙女,奉召伺候王母。后来她再也没回仙界。千百年来,传说她在湖水下一直守护着她的爱情。有些老人笑言,在夜深人静之时,还会听见少姬在浅浅地吟唱爱曲。老人说以前被叫做龙女潭是为了纪念这位坚贞,勇敢的龙女。当然,传说归传说,解放后,政府在此修了一座大水坝,将此地改名为龙潭水库。龙潭是永宁县多个江河的源头,后来普及自来水,水库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库,滋养了一个县的百姓。
龙潭的民风淳朴自然,有不少鬼怪传说。政府开了水坝,修了道路后,传说渐渐少了。余贤小时候受过党的各种教育,深信科学,对于长辈们偶尔在黑夜中的吓人故事集从来都是不屑一顾。长大后,他也跟着山里最初的拓外者出了山。后来在顺风造船厂遇到了杨清玉,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三年后,余贤与杨清玉告别,他带着积攒下来的钱开了一家小店,贩卖百货。由于他手生,脸薄,经验不足,没多久就将本钱亏了个精光。他无脸再回龙潭见父老,决心东山再起。经人介绍,余贤做了渔船上的一名船员。这份工作虽然凶险,但报酬颇丰。一来二去,他跟船员们熟识了,常在一起开玩笑。在出船闲暇的时候,船员们会讲起一些奇人奇事,余贤当是闲趣解闷听着。有一回,他们的船长接了一个大单。出船的时候,他将船员集合到甲板上,兴奋而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发财的机会来了。
我向你们介绍这次任务的雇主,李亦峰先生。”他身后的船舱里走出了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剑眉星眼,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穿着低调而贵气。男子的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女人,长得几分相似。许是姐妹亲人,一个似温和平静的湖水,另一个却似湖水上那妖娆的红莲。船长见船员们都愣着,小声地说道,“快鼓掌欢迎啊。”于是,“噼噼啪啪”的掌声热烈响起。船长继续说道,“这位是白尔雅小姐,这位是白常欣小姐,都是李先生的侄女。这次我们的任务不只是捕鱼。李先生刚从国外回来,他有份祖业在光明岛,要去拿回来。我们的任务是把他们安全送到光明岛,再安全带回来。”说完,下面嘘声一片,船员们都没见过这种情况,均互相商量,各自心里都犯嘀咕。
船长见状,说道,“这次出海报酬比以往的高一倍,大家都好好干。”此话一出,没有了各种疑惑,只有对丰厚报酬坚定的信心。船上突然多了两个大美女,一群大男人有些不习惯,时不时找机会偷看她们,不经意口水四溢,或找各种借口献殷勤。白家两小姐待人态度各异,白尔雅说话行为淡如水,白常欣却喜欢带着辣味十足的口气说话,行事风风火火。后来知道他们三人都不是本地人,船员们习惯了边干活,边用本地方言打趣说着不入流的笑话,丝毫不顾及外人的存在。他们本来想找机会跟船长八卦李亦峰他们家在光明岛有什么,值得租一艘渔船来,他们想兴许是顶值钱的家具物什。由于李亦峰和船长一直在控制室没有出来,他们的计划作罢,便又去观赏白家小姐。
只见白家两小姐躺在长椅上,戴着墨镜,晒着太阳,身上穿着让人喷鼻血的连身泳装。一群男人不由地咽了咽口水,玩笑也不由自主地引到了两小姐身上。船外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仰头看见太阳在云层里穿梭。船上一群汉子撒着渔网,喊着号子,天空偶尔飞过几只乘机抢食的海鸦。天地间仿佛只有这一艘船和这么一行人。光明岛属于墨州市,离海门市有两个半小时船程。海门市,是墨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
1994年,海门撤市立区,墨州市的行政中心也移到了海门区。此时,海门还叫海门市。光明岛实分两个岛隔海相望,北边的叫光岛,南边的叫明岛,一般人都统称其为光明岛,因为两个岛同属于光明镇。光明镇向来都不太平。16世纪中叶,光明岛是海上抗倭战场之一。清末和民国初年,光明岛是墨州湾最繁华的海上集镇。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关闭沿海,土著武装狙击了日军,收复了光明岛。建国初,光明岛又成为蒋氏政府残部的主要据点。1955年,蒋氏政府撤走光明岛上所有的武装部队和军用物资,并带走了岛上一万多名居民。同时,将遗留的房屋,家具,码头,渔船等悉数损坏。直到光明岛被党和政府收复,志愿青年们赴岛垦荒,才有了光明岛如今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