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青春校园 > 中国功夫百样通 > 章节目录 > 第二章 人体穴位,点穴与解穴

第二章 人体穴位,点穴与解穴

书名:中国功夫百样通 作者:王颖 更新时间:2015-11-06 16:41 字数:8537

一、人体的穴位

穴位是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在人体组织上的交叉衔接处必有其穴位。若干经脉交汇之处为要穴。如若要穴受到了伤害,气滞血淤,人体就会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机能,直至死亡。认识穴位,掌握穴位之所在经络的位置,是针灸治病的首要条件,也是护穴点穴的第一课。

人体周身有多少个穴位呢?人体总共有穴位720个,其中双穴309个(309×2 = 618),单穴52个,经外奇穴50个。

在这些穴位中,又由于其位置、作用不同,其重要性也不 —样。其中108个是要害穴位。要害穴位之中,有72个穴位一般点击不致于伤命,其余36个穴位是致命穴,亦称为“死穴”。死穴又分为软麻穴、昏眩穴、轻和重穴等四类,各类9穴,合为36之数。

现看以下人体图,便知三十六穴的位置了。

附图

在生死搏斗中,这些要害穴位,决定着人的性命,有歌诀道:

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

人体三十六大穴穴位图

一、穴位正面图

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二、穴位侧面图

头部的要害穴位有9个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经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后,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三、穴位背面图

2、神庭穴:位于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经属督脉,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在盾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属经外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经属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晴明穴: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交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2/3处)。属督脉,为 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头部要害穴位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在枕骨

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是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在喉结旁开1.5寸处,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胸腹部要害穴位14个

10、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交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11、鸠尾穴:位于 脐上七寸,剑突下半 寸。经属任脉,系任脉 之络穴。被击中冲击腹 壁静脉及肝胆震动心 脏,血滞而亡。

12、巨阙穴:在体 前正中线,脐上6寸 处。经属任脉,系心之 穴。被击中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13、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经属任脉。被击中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14、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 5寸。经属任脉。被击中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15、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被击中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16、中极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合。膀胱之募穴。被击中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17、曲骨穴:在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经属任脉,为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被击中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18、鹰窗穴: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4寸。经 属足阳明胃经。被击中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9、乳中穴:在乳头中央。属足阳明胃经。被击中冲击肋 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20、乳根穴:位于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被击中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21、期门穴:位于乳下两肋至第六肋间。经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被击中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22、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因内部右侧为肝脏,左侧当脾下方,故被击中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膜,阻血伤气。

23、商曲穴:位于腹中部任脉、下脘穴的外侧5分处。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被击中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

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8个

24、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5、厥阴俞穴: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26、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属太阳膀胱经。点中:

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27、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28、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经属督脉。击中冲击 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29、志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3寸(命门旁开3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30、气海俞穴:在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31、尾闾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被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上、下肢要害穴位

上、下肢要害穴位5个

32、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最高处。属 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点中呈半身麻木。

33、太渊穴: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属手太阴肺经。 肺之原穴,百脉之会。点中阻止百脉,内伤气机。

34、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胚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被点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35、三阴交穴: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经属足太阳睥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被点中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36、涌泉穴:在足掌心前3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经属足少阴肾经。点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以上36个要害穴位,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感觉可能不大,持续伤而不通,后果就严重了。

但也有些武学家认为,后面的三个穴位,即足三里、三阴交与涌泉穴,不应算在致命穴中去,这三个穴位顶多可以算致残穴,为凑足36之数,他们另选了三个:

廉泉穴:位于外喉头上横纹中微陷处。

天容穴:在下颌角后上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除了以上36致命穴外,还有18个致残穴。

1、神门穴:位于腕横纹R侧端,R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处,经属手少阴心经,系手少阴心经原穴。被掐或被点之后,手腕麻痹,无力,活动不灵。

2、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R、挠两骨间,属三焦经,别走心包络,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被点后,肘臂不能伸屈,掌指不能握,手颤无力。

3、手三里穴:在曲池2寸处,经属手阳明大肠经。被点中后,全臂疼痛,无力。

4、支正穴:在尺侧腕上5寸处,经属手太阳小肠经。被点中,全臂不能伸,疼痛难忍。

5、天井穴:在肘尖后1寸处,两筋间凹陷中,经属手少阳三焦经。被点后,全臂麻木活动不灵,甚至臂断。

6、大陵穴:在掌后横纹两筋之间凹陷中,经属手厥阴心包经,为原穴。被掐抓后,手腕不能活动,掌指不握,疼痛难忍。

7、风市穴:在大腿外膝上7寸,外侧两筋间。经属是少阳胆经。被点中之后,腿膝无力,下肢瘫痪。

8、环跳穴:在髀枢中,股关节外侧横纹头处,经属足少阳胆经,被打中后,腰胯以下麻痹,无力而瘫痪。

9、膝眼穴:位于膝膑中线下1寸,膑韧带两侧陷中,属经外奇穴。被点中后,膝部肿而不能伸屈,甚至腿断。

10、委中穴:位于胭窝横纹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中间动脉凹陷处,经属膀胱经,足太阳之脉所入为合。被点中后,下肢麻痹不灵。

11、承山穴:在腓肠肌肉间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被点中腿肚转筋,下肢不灵。

12、太溪穴:在足跟后踵中,大骨上两筋间,属足少阴肾经。被点后,全脚疼而不能踩地。

13、昆仑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凹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被点打后,脚疼不能踩地。

14、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面,膝膑骨上端2寸处,属足太阴脾经。被点中后,下肢麻痹不灵。

15、鹤顶穴:在两膝眼连线中点向上2寸,膝盖骨上缘凹陷处,属经外奇穴。被点后,膝关节失灵,甚至腿断。

16、腰俞穴:在第四骶骨下,慨骨管裂孔中,属督脉。被点中后,腰背疼痛难忍,下肢瘫痪。

还有足三里与三阴交两穴,已在36穴中介绍过,不多谈了。

穴位与经络一样,一昼夜十二时辰中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称开合变化,有气功点穴歌诀云:周身气血沿经络,日夜不停在奔波。遇时点穴如受损,十人有九命归阴。穴道开合的时间表如下:

十二时辰之主道穴位表


二、点 穴

点穴,顾名思义是用手指点穴道。其实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是除了指点,还有掌拍、拳打、肘撞和脚踢、膝撞等办法。

指法中,一指点叫一指禅法,两指点叫剑指法,还有四指齐出的叫排指。

一指法是中指伸直,其余四指内屈,拇指内扣,压紧食指和无名指。

二指法是食指与中指挺直并拢或叉开,无名指与小指屈握于掌内,拇指内扣或屈压于无名指骨节上。

排指是拇指内扣,其余四指并拢伸直。

掌法是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内扣,向上翘腕。

爪法是五指尽量张开,指尖内扣,撑圆。

拳则有平拳、单凤眼拳、双凤眼拳、凤点拳和扣爪拳。

平拳为四指卷握,拇指紧扣,拳面平齐。

单凤眼拳是在平拳基础上,将食指骨节突出而成。

双凤眼拳是在平拳基础上,将食指、中指骨节并列突出而成。

凤点拳是在平拳基础上,将中指骨节突出而成。

扣爪拳是四指卷握,二、三骨节弯屈,内指尖扣均与掌内相触,拇指向内扣紧。

点穴必须练好点穴人的指法或拳法,使意、气、力、指(拳) 与技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外气内收,内气外发,气血可随意念在手、指、掌、腕间流动,一旦要与敌格斗,当即把气血运行至手、指、掌、腕处,以备点穴使用。

至于具体的点穴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解 穴

解穴是根据人的生理原则,运用不同手法,包括气功在内,施术于对方的体表,达到由表及里,开通闭塞,导引阴阳,解除因被击点而造成的人体机能失常现象。解穴的主要方法有手法解穴与药物解穴两种。

用手法解穴时,术者在为被击点受伤者解穴治疗前,首先 要做好准备,上体正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内八字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周身放松;舌顶上腭,意在丹田,以意领气,经会阴沿督脉上升到大椎穴,再分两支到双肩,沿两臂到内劳宫穴,使手心发热,中指尖发胀、发麻。然后用中指指肚着力,分别按压受伤者特定的穴位,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受伤者,从而使受伤者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阴阳平衡,恢复正常而得救。受伤者也可采取此手法自我解救。

1、穴伤致晕(假死)的解穴法: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取百会、目茗、人中、合谷、涌泉、十宣等穴。解穴者运气于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百会穴要按压5 —10分钟,将自己的内气,由此穴传导给被点伤者,从而使伤者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此法可立使伤者复醒还阳

2、穴伤不语的解穴法: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取少商(手大 拇指内侧、距指角约1分处)、前顶、膻中、人中、哑门、合谷等穴,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3、穴伤不省人事的解穴法:

伤者右侧卧,身体自然成弓形,解穴者立于其间。取中冲(中指端中央与指甲游离缘约一分处)、合谷、百会、人中、大敦 等穴,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4、穴伤闭气耳鸣的解穴法:

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取合谷、膻中、听宫、听会、翳风等穴。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5、穴伤气急欲绝的解穴法:

伤者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取膻中、肺俞、神门等穴,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

6、穴伤□吐白沫的解穴法:

伤者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取巨阙、足三里、中魁等穴。运气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

7、穴伤鼻衄不止解穴法:

伤者仰面直坐,解穴者立于其侧。取合谷、上星、风门、百劳、涌泉等穴;运气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

8、穴伤全身僵直的解穴法:

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取合谷、曲池、涌泉、阳陵、承山等穴。运气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

9、穴伤全身瘫软的解穴法:

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取百会、风府、足三里、阳陵、风市、环跳等穴,运气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

10、穴伤内损吐血解穴法:

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取鱼际、尺泽、间使、太渊、劳宫、曲泉、然谷、太溪、肺俞、肝俞、脾俞等穴。运气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

除了用手法解穴外,还有一种办法是用药物解穴,在过 去,一般都系祖传秘方。

1、止 血。

外伤出血者,将白芨粉末撒于伤口上,血可止;内伤者,用米酒冲白芨10克口服,一次见效。

2、消 肿。

将金针菜(25克)捣烂和蛋清搅拌均匀,敷于患处。

3、消炎止痛

将生木瓜15克、生栀子15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75 克、地鳖虫15克、乳香15克碾成细末与饴糖拌成糊状(药与饴糖比例为1 : 3)敷于患处。

4、一般内伤和外伤。

将青皮3克、木香3克、乌药3克、桃仁3克、玄胡索3 克、蓬术3克、赤芍4. 5克、苏木3克、骨碎朴4. 5克、当归尾3 克、三棱15克、大黄12克、缩砂9克。作剂药水煎服。

5、急性扭伤

将透骨草30克、海桐皮30克、没药15克、当归15克、川 芎15克、红花15克、羌活20克、独活20克、灵仙20克、乳香 15克、荆芥15克、川椒15克、防风15克、葱根7个。用纱布 包上述药物,煮沸热敷,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

6、上肢损伤。

将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桂枝9克、红花9克、荊芥9克、防风9克、川芎9克、苏木9克、灵仙9克。煎沸后熏洗 患处,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

7、下肢损.伤。

将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2克、蓬莪术12 克、荆三棱12克、海桐皮12克、生木瓜9克、苏木9克、红花9 克、生牛膝9克。用法同上。

8、骨骼损伤

将乳香30克、麻黄20克、马钱子20克、没药20克,碾成细末与饴糖拌成糊状,敷于患处。

9、休 克。

将人参30克、生姜4片、灸草6克、附片4克煎汤半碗灌

服。

10、假 死。

将适量鹅不食草捣烂绞汁灌入。如果血集心口,用墨紫草、千里木、红刺菜共捣烂加酒冲服。

11、外伤通治法。

将青皮3克、木香3克、乌药3克、玄胡索3克、桃仁3 克、蓬术3克、苏木3克、当归尾3克、赤芍4. 5克、骨砕朴4. 5 克、缩砂9克、大黄12克、三棱15克加水煎服,亦可敷以外治。

如食欲不振者加川朴6克、砂仁6克;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6克;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9克。

12、伤后补养法。

将黄芪30克、当归15克、人参15克、熟地9克、鸡头根 90克、猪蹄2个,用含杂质少的软水,煎汤500毫升,一次服完。每天一次,连服三剂可使元气恢复。

13、补气养血法。

将熟地30克、红人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山药 32克、茯苓32克、荠菜根32克、紫河车16克、大枣3个。水煎服,每天一剂,连服三剂。

14、疗伤制丹秘方。

药物:当归30克、党参30克、熟地30克、白芍30克、赤芍15克、鸡血藤30克、元参15克、桂枝15克、川牛膝15克、胎盘30克、山药60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陈皮9克、山楂30克、桃仁15克、川芎15克、千年见9克、桑枝15克。

制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过细箩筛选,用蜂蜜调和制成如枣大的药丸。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一丸,早晚空服,温开水或黄酒送服,舒筋活络效果良好。忌生冷、油腻食物。


四、点穴治病

点穴不但能伤人死人,也可医病救人,现将常用病症的临床气功点穴治疗验方综述介绍如下:

神经系统有关病症点穴验方

辩证选穴与配穴

1、前头痛。取穴:印堂、前顶、头维;配穴:上星、外关。

2、头顶痛。取穴:百会、前顶、后顶;配穴:合谷、风池。

3、后头痛。取穴:风池、后顶、天柱;配穴:玉枕、合谷。

4、侧头痛。取穴:太阳、头维、合谷;配穴:风池、外关。

5、头晕与嗜眠。取穴:合谷、少商、风池;配穴:百会、尺泽。

6、头晕贫血。取穴:太阳、解溪、丰隆;配穴:合谷、足三里。

7、神经衰弱的失眠。取穴:神门、外关、少冲;配穴:合谷、 足三里。

8、胃肠疾病的失眠。取穴:足三里、中脘、关元;配穴:内 关、气海、大肠俞。

9、冠心病失眠。取穴:内关、足三里、劳宫、配穴:神门、心俞。

10、内分泌病失眠。取穴:合谷、曲池、肺俞;配穴:三阴交、足三里。

呼吸系统有关病症点穴验方

辩证选穴与配穴 

1、咳嗽。取穴:太渊、云门;配穴:合谷、尺泽。

2、咳漱有痰。取穴:肺俞、天突、丰隆;配穴:合谷、尺泽。

3、久患喘啶。取穴:大渊、云门、肺俞;配穴:尺泽、合谷。

4、喘息。取穴:天突、合谷、膻中,配穴:后溪、足三里。

5、前胸痛。取穴:内关、曲池、大陵;配穴:膻中、合谷。

6、后胸痛。取穴:外关、天宗、支沟;配穴:委中、章门。

消化系统有关病证点穴验方

辩证选穴与配穴

1、某些热病所致的。取穴:金津、王液;配穴:内关、足三

里。

2、胸部疾病所致的。取穴:合谷、少商、足三里;配穴:膻中、尺泽。

3、胃肠疾病所致的。取穴:足三里、内关、中脘;配穴:关元、胃俞。

4、内耳疾病所致的。取穴:风池、医风、天柱;配穴:合谷、尺泽。

5、妇科疾病所致的。取穴:三阴交、合谷、血海;配穴:气海、足三里。

6、食欲不振。取穴:足三里、曲池、支沟;配穴:中脘、内关,

7、胃痛。取穴:足三里、中脘、内关;配穴:幽门、章门。

8、胃酸过多。取穴:胃俞、大肠俞、内关;配穴:足三里、大

抒。

9、胃酸缺乏。取穴:肝俞、胃俞、中脘;配穴:内关、足三里。

10、腹泻。取穴:天枢、内关、足三里;配穴:气海、三阴交。

11、便秘。取穴:足三里、天枢、大肠俞;配穴:阳陵泉、太白。

12、大便失禁。取穴:八髎、气海、关元;配穴:足三里、命门。

13、呕血。取穴:大陵、合谷、气海;配穴:足三里、内关。

14、腹水。取穴:合谷、足三里、支沟;配穴:三阴交、内关。

运动系统有关病症点穴验方

辩症选穴与配穴:

1、项部痛。取穴:完骨、风池、合谷;配穴:列缺、大抒。

2、肩部痛。肩胛上部——取穴:大抒、肩井;配穴:支沟、外关。肩胛下部——取穴:肩愚、肩贞;配穴:天宗、外关。

3、背部痛。取穴:尺泽、委中;配穴:人中、阳陵泉。

4、腰痛。取穴:环跳、委中、承山;配穴:人中、阳陵泉。

5、骶痛。取穴:三阴交、承山、昆仑;配穴:环跳、委中。

6、前臂痛。取穴:内关、外关、曲池;配穴:合谷、尺泽。

7、肩臂痛。取穴:曲池、肩井、肩愚;配穴:合谷、外关。

8、小腿痛。取穴:阳辅、三阴交、阳陵泉;配穴:阴陵泉、足三里。

9、大腿痛。取穴:委中、风市、环跳;配穴:承山、承筋。

10、髂部痛。取穴:环跳、髀关、阳陵泉;配穴:委中、风市。

11、踝部痛。取穴:金门、昆仑、照海;配穴:承筋、仆参。

12、足心痛。取穴:昆仑、涌泉、照海;配穴:金门、仆参。

13、下肢瘫痪。取穴:取腿部以上(8—12)诸穴,交替应用,运气施法救治。

肾脏及泌尿系统有关病症点穴验方

1、尿频。取穴:中极、气海、关元;配穴:三阴交、合谷。

2、尿闭。取穴:气海、中极、关心;配穴:水道、命门。

3、尿结石。取穴:气海、关元、足三里;配穴:八髎、命门。

4、遗精。取穴:三阴交、关元、中极;配穴:命门、肾俞。

5、阳痿。取穴:三阴交、关元、中极;配穴:命门、肾俞。

五官科有关病症点穴验方

1、耳鸣、耳聋、耳痛。取穴:听宫、风池、医风;配穴:合谷、足三里。

2、鼻出血。取穴:合谷、迎香、大椎;配穴:委中、风府。

3、鼻堵塞、嗅觉障碍。取穴;迎香、上星;配穴:合谷、人中。

4、结膜充血。取穴:睛明:丝竹空、瞳子體;配穴:合谷、攒竹。

5、溢泪症。取穴:攒竹、风池、合谷;配穴:太阳、瞳子髎。

6、晕厥、休克。取穴:少商、人中、十宣;配穴:内关、涌泉。

7、惊厥。取穴:合谷、少商、人中;配穴:十宣、涌泉。

8、失语。取穴:哑门、大椎、支沟;配穴:涌泉、足三里。

妇科有关病症点穴验方

1、痛经。取穴:气海、土髎、夫肠俞;配穴:肾俞、血海。

2、月经少或闭经。取穴:三阴交、合谷、中极;配穴:血海、命门。

3、月经过多。取穴:气海、关元、足三里;配穴:隐白、委中。

4、白带多。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配穴:带脉、中极。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