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八十五章 印度初次成为

八十五章 印度初次成为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3929

    另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的附属体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权之确立,对于印度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不能与任何其他的侵入或政治或经济上的改变相提并论的。“印度过去曾经被征服过,但是侵略者在它的边疆内定居下来,并使他们自己也变成了印度生活中的一部分。”——像诺曼人在英国或满人在中原一样——“它从来不曾丧失过它的独立,从未被奴役过。那就是说,它从未被拖进一种重心不在它疆土内的政治经济体系,而且也从未曾降服于一个本源和性质永远属于外国的统治阶级。”e

    从前的每一统治级,不管它原先来自国外抑或是土著,都承认印度社会和经济生活在组织上的一效性,并且竭力去适应它。它已经印度化了,并且在印度土壤上生了根。这些新的统治者却迥然不同,他们的根据地是在别处,他们与一般印度人之间有一道广大而不可跨越的鸿沟,在传统上、在观点上、在收入以及生活方式上都不相同。早期来到印度的英国人与英国颇为隔绝,采取了许多印度的生活方式。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接近而已,随着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改进,甚至连这一点也故意放弃了。这令人感觉到英国统治阶级必须保持隔离,唯我独尊,和印度人分开,生活在它自己的优越世界里,才能维持它地印度的威信。有两个世界:英国官僚们的世界和印度亿万人民的世界,他们之间除了互相厌恶之外没有丝毫共同之处。在以前,种族之间曾经相互混合过或者至少也要配合于一种有机的相互依赖的机构中去。而现在种族歧视变成了公认的信条,这占优势的种族既行政治上的势力,又有经济上的威权,并且不受到牵制或阻碍的这种事实又加强了种族歧视。

    新兴的资本主义所正在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无论怎样都将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制度。有它自己的传统上分工的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不能够再用它的旧方式继续下去了。但是那发生过的变化不是一种正常的发展。它瓦解了印度社会整个经济和组织的基础。曾经获得社会承认和控制并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一部分的那制度陡然间被强迫改变了,而另外一种为集团以外的人们所操纵的制度又被强加于印度头上了。印度并不曾进入世界市场,反而变成英国组织中的一个殖民地和农业的附属体了。

    曾经一向是印度经济基础的农村公社瓦解了,丧失了它在经济上和行政上的作用。1830年,在印度的最富才干的英国官吏之一查理·麦提卡夫爵士曾用这些常被人们引用的词句来描述这些公社道:“这些农村公社是小型的共和国,它们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差不多应有尽有,几乎不用依靠外面的关系。当别的东西都已消逝的时候,它们似乎还能经久维持下去。本身各自形成为一单独小邦的这些农村公社的联合……高度地有贡献于它们的幸福,并且享有大部分的自由和独立。”

    农村工业的摧毁对于这些公社是重大的打击。工农业间的平衡被推翻了,传统的分工制度被破坏了,无数的个别游民不能够轻易地去适应任何集团的活动。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打击,那就是地主制度的采用,因而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整个概念;这概念认为土地公社所共有,并不大在乎土地本身的共有,而在乎土地上产品的共有。本身代表着英国地主阶级的英国统治者们可能未曾充分理解这一点,而更可能的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有意在印度采用了某些与英国相仿佛的制度。最初他们指派包税的农民在短期内负责将所包收的田赋和税款上缴政府。后来这些包税的农民就发展成为地主。农村公社对于土地和产品的一切控制权都被剥夺了;过去始终被认为是公社的主要利益和所关怀的东西,现在却变成新造成的地主的私产了。这就导致公社共同生活和集体性质的破灭,劳务上和职业上的合作制度就开始逐渐地消灭了。

    这一类型的土地所有制之采用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改变,而且还有更深刻的影响,它打击了整个印度人对于合作性的集体社会组织的概念。一个新的阶级——地主出现了;这阶级乃是英国政府所一手造成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与英国政府一致的。旧制度的瓦解产生了新的问题,可能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新问题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它上面去。地主制度首先在孟加拉和比哈尔被采用,在这些地方,在这被称为永久佃租制f下,就造成了大地主。后来他们发觉这是于国家不利的,因为土地赋税固定而不能提高。因此在印度的其他地方新的佃租制只实行了一个短时期,并且时时在提高田赋。在有些省份里,建立了一种自耕农的制度。极端苛酷的田赋征敛——尤其是在孟加拉——造成了旧式地主绅士的破产,而从富有钱财和经商的阶级中崛起的新人物就起而代之了。这一来,孟加拉就变为印度教徒的地主占有优势的省份,他们的佃户之中虽然兼有着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但以后者占主要成分。

    英国人根据他们英国自己的模样制造出大地主来,主要是因为对付少数个人要比对付人数庞大的农民更容易得多。目标就在于以征收田赋的形式来聚敛大量的金钱,愈多愈好,愈快愈好。如果一个地主未能如期缴出赋税,他立刻就被赶走,而由另一个人取而代之。他们并且认为制造出一个与英国人利害一致的阶级是必要的。在印度的英国官吏满怀着对于起义的恐怖,在他们的文件中曾屡次提到这一点。总督威廉·本丁克勋爵在1829年说道:“如果对于防止大规模的人民骚动或革命还缺乏保障的话,那么我应该说,那永久佃租制虽然在许多其他方面是失败了,但至少还有一种巨大的好处,因为,它已经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富有的地主集团——他们都是深切地关心着英国统治的持续,以便于他们对人民大众的彻底控制。”

    这样,通过制造一批和英国的统治紧系在一起并依赖这统治的继续存在以保持他们特殊利益的新的和特权的阶级,英国就将它们自己的统治巩固起来了。有地主,有王公,有从村长(patwari)以上算起的政府各部门的大量下级服务人员。政府的两个主要的分支部门是税收机构和警察。在每县区中,这两种机构的首脑是税收员或区审判长,他们是行政机构中的枢纽人物。他们在县区之内以独裁者的身份发挥作用,身兼行政、司法、税收和警察的职掌。如果在他管辖下的地区邻近有任何小型的印度土邦,对它们说来,他也就是英国的监督官g。

    还有印度的陆军包括英国籍和印度籍的士兵,可是军官完全是英国人。印度陆军屡经改组,特别在1857年起义之后,最后终于在组织上与英国陆军联成一气了。这是如此安排的,以便使不同的成分维持均势,而将英国人保持在关键地位上。在1858年的官方改组报告中说道:“次于充实的欧洲军队的巨大牵制力的,就是土著兵对土著兵之间的牵制力。”这些部队的首要职务就在于发挥占领军的作用,它们被称为“国内保安队”,大部分是英国人。将边省作为训练英国陆军的基地而经费却是印度负担的。主要由印度人组破的野战军是为派到海外之用的,这野战军参加过许多次英国的帝国主义的战争和远征军,而其费用总是由印度负担。他们采取措施要把印度部队和印度其余的人隔开。

    这一来,印度必须负担征服自己的经费,负担把自己由东印度公司移交(或出卖)给英皇的经费,负担将大英帝国扩张到缅甸和其他地方去的经费,负担派遣远征军到非洲、波斯等地的军费,最后还负担英国人防制印度人自己的经费。印度不仅仅被当作大英帝国根据地来使用,不给任何报酬,而且它还不得不进一步为了一部分英国陆军在本国的训练而付出费用——这些费用就是那所谓的分摊费。的确,英国还要印度拿出英国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例如英国在中国和波斯的外交与领事机关的维持费,从英国到印度电报线路的全部开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部分经费,甚至伦敦招待土耳其苏丹的费用。

    印度国内的铁路修筑毫无疑问是印度所希望而且是必须的,但是以非常浪费的方法筑成。印度政府对于全部投资保证五厘利息,对于必须做的事无须审核或估价。全部材料都是英国制造的。

    政府的民政机构有过度的浪费和挥霍,所有高薪的职位都为欧洲人保留着。行政机构印度化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只有在二十世纪中方才显著起来。这过程不但没有将任何权力移交给印度人,而且证明了这是加强英国统治的另一种方法。真正关键性的职位仍然留在英国人的手中,在行政机构里的印度人只能以英国政权代理人的身份来发挥作用。

    在这些方法之外还必须加上一个在整个英国统治期间所执行的处心积虑的政策,那就是在印度人当中制造分裂,鼓励一个集团而牺牲另外一个集团。在英国统治的初期,它们曾公开承认过这政策;的确,对于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而论,这是很自然的政策。随着民族主义运动的成长,那政策采取了更狡猾更危险的形式;虽然英国曾加以否认,而其实它比任何时候发挥的作用还更为强烈。

    几乎所有我们今天的重要问题都是在英国统治时代发生的,而且也是英国政策的直接后果:王公问题;少数派问题;外国人和印度人的各种特权阶级问题;工业的缺乏和农业的遭受忽视;社会服务事业的极端落后;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可悲的贫穷问题。对于教育的态度是有特别意味的。在卡耶(Kaye)氏所著的《麦提卡夫传》中曾经说过:“对于知识自由传播的恐惧已成为一种痼疾了……各式各样忧郁病的幻想和梦魇在不断地使政府官吏感到苦恼;在那幻想梦魇里面,印刷机和《圣经》的幻影使得他们心惊胆战,恐怖得连头发都直竖起来了。这就是我们在那些岁月里的政策——要把印度的土著人民保持在极端野蛮愚昧的状态之下,在我们自己的或独立土邦的人民群众中每一次散布知识之光的企图都遭受到激烈的反对和愤恨。”h

    帝国主义必须要用这种方式来发挥作用,否则就不称其为帝国主义了。现代典型的金融帝国主义还增加了早期所不知道的新类型的经济剥削。十九世纪中英国统治印度的记录一定会使一个印度人沮丧和恼怒,不过它说明了英国人在许多方面的优越,而他们利用我们的不和与弱点来牟利的能力也不小。一个衰弱而在时代的进展中落后了的民族会引来麻烦,而归根结底只应怪他们自己。如果英帝国主义及其带来的一切后果在这情况之下是自然秩序中可以预料得到的事,那么同样的,反对英帝国主义情绪之滋长也是必然的事,并且在这两者之间最后将引起危机。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