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大唐蝶梦 > 章节目录 > 第五章 澶渊之盟

第五章 澶渊之盟

书名:大唐蝶梦 作者:高祥福 更新时间:2019-07-24 09:13 字数:2700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入侵北宋。辽军先锋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主将王先知,又力攻云州,俘虏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北宋朝野震动,真宗畏惧辽军,欲迁都南方。大殿之上群臣争论不休,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大臣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宰相寇准知道他们是在扰乱君心,厉声质问:“谁为陛下提出南逃之策,就有可杀之罪。当今皇上神武非凡,武将、文臣同心协力,现坚守城池,以逸待劳,即可歼敌于城下,若御驾亲征,必驱逐辽兵,稳操胜券。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流亡到偏远的楚、蜀之地呢?如果那样,人心动摇,辽兵乘虚而入,大宋江山还保得住吗?”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等人也坚决反对南迁。

    真宗一贯优柔寡断,听了半天大臣的争论,发现这些人意见分歧很大,一时拿不定主意,依然犹豫不决。

    为了催促真宗早日下定决心与辽决战,寇准颇费了一番心思。为防止王钦若等再向真宗进言,寇准便把王钦若调离京城,朝廷中主迁派失去了核心人物。前线战况日趋紧急,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发到朝廷,寇准故意都扣留下来,虽然私下积极组织筹备人马粮草,却不及时上报,等积多了一并呈报给真宗御览。真宗一见这么多告急文书,慌了手脚,忙问道:“爱卿,如此危急,这该如何是好?”

    寇准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是想尽快解决此事呢,还是想慢慢来?”

    真宗气得瞪大了眼睛:“当然是想尽快解决了。”

    “臣给陛下看一本大唐秘籍图。

    “秘籍图?什么秘籍图?”真宗好奇地问道,“哪个朝代,谁作的?朕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寇准听了,摇头苦笑,趁势将真宗请于殿后,出示一本古书,正是类似大唐宫廷遗留下的秘籍,说道:“陛下,此本是一个民间流传版本的秘籍图。”

    真宗颇为好奇,接过古书前后仔细看了一番,抬头疑惑地问道:“这不是一张图啊,内有很多小图,有图有文字。”

    “陛下,此乃预言之书。我大宋建立之初,兴起受命之符,尤为著名。太祖即位时,始下诏禁此谶书等,因惧其惑民志,以致暴乱和刑罚增多。然而秘籍已传数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可能完全收缴,有司深以此为患。太祖曰:不必多禁,正当篡改混之耳。由此可见其书的重要性。”寇准一口气解释道。

    “啊,原来是有这样传奇经历的一本书,”真宗翻着书,赞叹道,又看看寇准,疑惑地问,“那此书与我朝或与辽军来犯有何关系?”

    “此书是臣在民间看到的,应该是篡改过的,虽顺序已乱,但皆有预言我朝与辽开战的图谶,”寇准镇定地说,“臣请皇上一览宫中所藏真本,以验其实。”

    “宫中果有此书否?”真宗根本不知谶图之事,也不知宫中藏有此书。

    “肯定有之。”寇准神秘地一笑,

    “准奏,命翰林院及内务府遍查此书。”真宗传旨道,一旁的太监领命而去。

    此刻,寇准的内心也怦怦直跳,原来他是根据宋太祖禁书和混书而判断宫中必藏有真本。

    果然,不一会儿,内务太监捧出一个锦盒,打开盒子,内现一古本秘籍。寇准激动地打开书,翻了几页,呈给皇上道:“请皇上御览。”

    宋真宗更为好奇,伸头一看,只见书上颂曰:“天子亲征乍渡河,欢声百里起讴歌。运筹幸有完全女,奏得奇功在议和。”

    寇准趁势说道:“只要陛下御驾亲征,此役五日之内必能解决。”

    真宗看了颂词,心里默念着“天子亲征乍渡河”,似有所悟:“传旨,三日后,御驾亲征。”

    “遵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毕士安、寇准等的精心准备下,宋廷确定了亲征的相关事宜,安排雍王赵元份留守京城,真宗于十一月二十日亲率大军出征。

    两天之后,真宗一行抵达韦城,但前方战况不明,王超的部队又没有按照事先约定南下接应,真宗开始犹豫,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此时随行的官员中,有人主张尽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人主张撤回京城。寇准则坚决反对,他对真宗说:“陛下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到来,若是现在撤退,军心必然大乱,如辽军趁势前来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辽军的俘虏。”真宗听后大惊失色,加之有其父皇亲征失踪的前车之鉴,于是不敢再提撤退之事。

    宋真宗被迫北上。这时寇准倚重的将领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昭等。此时,辽军攻克德清,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辽朝南京统军使萧挞凛自恃勇猛,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在城上看得清楚,指挥士兵以伏驽瞄准主将,一箭射中萧挞凛头部,其坠马而死,宋军士气大振。

    不久,宋真宗一行抵达澶州。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南城相对较为安全。真宗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心生畏惧,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劝真宗曰:“我军主力都在北城,陛下既然来到澶州就要去北城,如果不去北城,亲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说各路大军已经陆续到达澶州,不会有什么危险。”大将高琼也劝真宗过河,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御林军护送真宗过河。真宗勉强到了北城,在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远远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到了,诸军皆呼万岁,声震数十里,气势百倍,辽军闻之胆寒。

    真宗到北城巡视一圈后,受众兵将士气感染,于是安下心来,留寇准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事务,自己则回南城住下。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生怕出现意外。其实寇准等人内心的担忧也绝不亚于宋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来而已。为了稳住宋真宗,寇准每日与杨亿等人饮酒作乐,装出毫不在意的模样。真宗得到密探关于寇准动静的汇报后,以为寇准真的胸有成竹,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此时,辽军战线拉得过长,粮草补给不足,面临重重困难,萧太后唯恐腹背受敌,于是提出议和。

    真宗闻讯,大喜,心想:“果如秘籍所言,此番御驾亲征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他与寇准等众臣商议,拒绝了辽使的求和。果然,萧太后再次派人赴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这正中宋真宗下怀,当即吩咐大臣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欢穷兵黩武,愿与契丹达成和解,又派出右班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赴辽商谈议和事宜。

    寇准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宋真宗苦谏道:“辽蛮已是强弩之末,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请陛下抓住战机,一战必胜,一劳永逸啊。”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辽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宋真宗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议和,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擅自做主。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辽议和。

    辽遂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由此达成澶渊之盟。

    回京后,宋真宗郑重传旨:“此番大捷,寇准所荐秘籍功劳匪浅,妥善珍藏,以供后世参考。”

    至元灭南宋后,临安宫中所藏唐书秘籍也被元帝忽必烈掠去,此是后话。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