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长女与军政世家二少爷订婚的消息传了出来,新闻媒体写得天花乱坠,有说天作之合、也有说做戏一场……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成了这京城大街小巷的饭后谈资。
沈家世代研医,自沈家祖先沈太爷以民间大夫的身份治好熙和皇帝后,沈家药堂的名号便打响了。
然而,也是自那时起,沈家便传下了一个近乎愚昧迷信的规定,那就是沈家的家产只传嫡长子。
据说是因为沈老太爷逝世后,引起的一场家产争夺使沈家衰败了近百年之久,于是后来,以医为生的沈家便以此法来维系家族存亡。
到了沈清歌父亲这一代,沈家嫡系无男丁,只得了沈清歌、沈清雅俩姐妹,子嗣稀薄,沈父怜爱沈母,并不曾埋怨什么。
只是嫡系子嗣稀薄,旁系却人丁兴旺,子女成群,对沈父一家虎视眈眈,眼看着沈家找不到合适继承人,先规又难以违叛,无奈之下,沈父只得让长女清歌与楚家联姻,乞求借楚家来应付旁系,避免纷争……
然而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沈父清楚的知道,不改变旧规,沈家的百年之乱就不远了,尽管已是21世纪,可对于根深蒂固的沈家思想,改变又谈何容易,对于沈家几百年来的盘根错节,沈父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了。
楚家是京城世族,楚家二少爷楚郁白与沈清歌也算是小青梅竹马的,只是后来楚郁白出国留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关系便生疏了。
家宴上,看着沈、楚两家一大桌子人,沈清歌有些忐忑的坐在沈父旁边,对面的楚郁白眸子淡然,修长白净的手指似乎无所事事的掂着筷子。
楚母热情的招呼着:“清歌,你这丫头傻坐着干嘛,快吃呀,莫非伯母家的饭菜不和你胃口,那改天伯母按你的口味换个厨子。”
沈父笑笑说道:“阿歌这是不好意思了呢!嘿嘿。”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呀,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楚母笑着对沈清歌道。
沈清歌被说得有些尴尬了,面色绯红的道:“楚伯母,这些都很好,谢谢你的好意。”说完就捏着筷子吃了起来。
楚母开心的道:“这丫头,什么谢不谢的,你也是伯母看着长大的,咋们一家人还说什么谢呀!”楚母一番话说完后,沈清歌的脸更红了,只得低着头吃饭,降低存在感了……
一顿饭下来,楚郁白似乎一个字都没说,却存在感极强。 在楚母的极力挽留下,沈清歌坚持不再逗留,和冷的吓人的楚郁白出去玩,还不得尴尬死。
车子驶出楚家花园,沈清歌便靠在车的后座上,双手交叉枕着头,一副劫后余生的轻松样子,还不禁哼着歌儿。
沈父看着女儿这不修边幅的样子,感觉十几年的功夫都白费了,还是没能养出个淑女来,一时有些宠溺伴在无奈的眼神里。
的确,沈父是需要楚家的帮助,可也不会拿女儿的一生幸福开玩笑,楚家二公子郁白也是个好的,各方面都很优秀,没有像他大哥和大伯一样从军,不会苦了女儿;也不像楚家老三那样放荡不羁,几年不着家……
如此想着,沈父对楚郁白的满意又多了几分。不禁问道:“小歌,你对你楚叔叔和楚阿姨感觉怎么样?”
“很好呀,楚阿姨从小就待我很好呀。”沈清歌答道。
“那楚郁白呢?我记得以前你可喜欢跟在你郁白哥哥后面哭呢!”沈父试探道。
“啊!这、这我怎么知道。”沈清歌好不容易平复的脸又红了起来。
沈父自此已经清楚的知道大丫头喜欢郁白了,心里也是满意,开始盘算着这两孩子的婚事了。话说沈父八卦这一点倒是和楚母极像,这两人估计可以凑到一起聊一天了……
夜半人静,楚母鬼鬼祟祟的端着一杯水站在书房门外,看着亮起的灯,楚母想到果然这孩子还没睡。
虽然楚父再三警告不让她凑合孩子们的事,但是郁白都26岁了,这年一过就27了,她这做妈的能不急吗?于是轻轻推开书房门,郁白闻声抬起头来道:“妈,你还没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