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济桥建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为当地人董宪章捐资修筑。桥有3孔,以青石砌成,长8.3米,宽5.1米,为拱券式结构.桥两侧均有浮雕石栏,四角各有一形态逼真的石虎,桥栏石柱上端雕有石狮,栏柱之间青石板及柱身上均雕塑有山水、人物及鸟兽图案,如“八仙过海”、“寿星下棋”、“柴王推车”“天马行空”、“铁杵磨针”、“农夫开山”等,取材广泛,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一幅石雕是阳谷县丞笪一顺“车去留犊”的场面。
博济桥,坐落在阳谷旧城东门外,地处过去阳谷北通东昌、南达寿张、东去张秋的必经之处和交通要道。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据旧县志“桥梁志”记载:“博济桥在东门外,其关厢之半,乃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岁久洼下。每雨后注水,或至没顶,致令东西张秋之路梗塞不通,其关之居民隔若两泮然。
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架石桥三空,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碣曰博济,改故道于东偏之高阜焉。” 石桥建筑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虽历经400余年风雨剥蚀,现桥体仍坚固如初,并无陷落与断裂现象。桥上有两排浮雕石栏,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3个。桥身东西长8. 30米,南北宽5.12米。桥栏有望柱十二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以石栏板镶嵌,均镌有浮雕图案,甚为可观。石桥在构造上也别具特点,整体石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造型美观,古朴大方;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密无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博济桥传说道原是被一条龙驮着的,桥南露出了龙头,桥北露出了龙尾。继续仔细问,才知道龙头和龙尾都是桥洞口上头的石雕。然而不知何年何月,河道干涸,逐渐壅塞,终于就埋没了龙头和龙尾。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河床渐渐地往上高,石桥渐渐地往下陷,土就埋了桥面,只剩下南北两排石栏杆。
经过多年的岁月沉淀,原来的河沟已经不见了踪影,后因黄河多次决口,地基抬升,古桥慢慢的就被河泥淤死在了地下,解放后,因修建人民广场,政府就把古桥从新古挖掘了出来,把原来损坏掉的器件从新修补了一下,古桥的四周被不锈钢管焊接了一圈栏杆,栏杆不到半米高,除了下雨天,桥下才能积水,平时就是光秃秃的石桥,石桥下能挡风避雨,平时倒成了流浪汉的栖身御寒之所,平时也有淘气的孩子,翻下围栏,在桥底撒泡童子尿,留下一丘丘的童子便。
张静和贾璐跑到桥面上拍了一张照片留影纪念,桥栏上的石狮子经过风吹日晒风华的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只留下了历史的沧桑,葛云松哥几个在桥上溜达了一圈,就朝朝对面的仿宋街走去,每个人都不愿意在这里多呆一会,因为桥下的尿骚味,一阵阵随风飘到了上面,让人闻到后有种作呕的感觉。
仿宋街是一条东西街道,东头就是人民广场,西头就是狮子楼,所谓仿宋街就是根据宋朝的建筑风格建造的楼房,仿宋街自东上西都是清一色的古建筑,每块砖都是大青砖砌筑而成,走上街上真有种穿越到宋朝的感觉,街道两旁的商铺和古建筑结合的是那么的天衣无缝,那么自然,没有一点违和感,商铺里上有卖服装的,有卖吃食的,是不是还有几辆汽车经过,整条街拥有现代的繁华而又不失宋朝的古韵。
张静和贾璐举着相机不停的拍摄照片,表示自己来到过这座历史名城,长期的行走,每个人额头上见见的出现了汗珠,贴心的杨欢早已为大家买来了老冰棍,当吃下的时候是那么的透心凉,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此时的感觉那就是“爽”,几个人欢笑着就来到了狮子楼下,一座雄伟挺拔的宋代酒楼出现在大家眼前。一座因为《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斗杀葛庆而出名的酒楼。
经过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洗涤,阳谷狮子楼也经过多次的移址和重修,解放后阳谷县政府在阳谷城大隅首西南角重建而成,此楼为宋式建筑,二层五开间三进深,青砖灰瓦,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 5.8米。楼前列石狮两对;楼内陈列水浒人物塑像,形态逼真,生动传神。
当代名人沈雁冰、刘海粟、李苦禅、顾颉刚等均有题咏留此。现正在以狮子楼为中心兴建《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此景区由《水浒传》文化区、《金瓶梅》文化区和宋代商业民俗文化区组成,主要建筑有葛庆七进庭院、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古戏楼、玉皇庙、县衙、狮子楼酒店等,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作为宋代古戏影视基地。
后经阳谷县政府打造成了《水浒传》《金瓶梅》旅游景区,该景区以《水浒传》《金瓶梅》故事为背景的主题景区,反映宋代民风民俗,占地30亩。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葛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节日期间举行大型的节庆和庙会等活动。
日常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武大郓哥大街表演、阳谷风情表演、舞狮子、踩高跷、老年秧歌表演、豫剧团演出、民间杂耍表演、糖人表演、书法表演,工艺品制作表演等。其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形象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成为景区最大的亮点。
葛云松一行人争先恐后的都以狮子楼为背景拍照留影,以彰显自己本身的文化韵味,几个人拍完照就朝狮子楼室内走去,狮子楼下立着一块石碑,记录着狮子楼的由来及传说,通向室内阶梯旁的大石板被磨油光程亮,其实这么光亮都是每到夏天附件的市民带着孩子来乘凉,淘气好动的孩子们,都会在台阶上面时而坐在大石板上,时而趴在大石板上,从上自下花落而下,久而久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孩子的摩擦,大石板被磨得光而滑。
进入狮子楼一楼大厅中,大厅正中间是一个沙盘,就是阳谷古城的复原模型,气势宏大,排列有序,沟渠穿插,绿树茵茵,还是现实中复原出来该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小城啊!
狮子楼二楼是收费的,每个人买了票来到二楼后,真是让大家有所……
当每个人花了四十元买了票,攀登到狮子楼二楼的时候,让大家大失所望,二楼大厅里出了几张桌椅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东西,就是比一楼的视野开阔了不少,但是哥几个还是模仿着古代人的姿势拍了几张照片,以留影纪念,人的好奇心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每个人的心理就像钱钟书所著的《围城》一样,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当葛云松给大家说了二楼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的时候,其他几个人确说道“既然来了就要看一下吗”,当几个人买了票到了二楼的时候,确后悔早知道不上来了,花了四十个大洋什么也没有。
大家为了赶时间在狮子楼二楼也没有待多长时间,便各自提着自己的行李,朝紫石街而去,紫石街也是一条按宋代建筑风格建造的古建筑,大街上塑造着武松打虎的各种铜像,栩栩如生,紫石街入住的商户还不是很多, 但是五一来旅游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每个游人都拿着手中的相机拍摄着艺术建筑。
葛云松在紫石街的入口处给大家买了阳谷的名吃武大郎炊饼,薄薄的炊饼,沾满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入口后脆酥无比,张静和贾璐就像买明天既要高涨的股票一样,大量的囤货,一人买了好几十包,她俩买的倒是痛快,后面的兄弟们倒是可怜了,每个人一手拎着一大包。
只要是旅游假期的时候,司机师傅们也很会做生意,原来不是旅游节假日的时候,去景阳冈的公交车根本就来不到狮子楼,可是今天比较特殊,外地的游客一般看了狮子楼都会去下一站景阳冈,葛云松一行人争前恐后的买了车票,在公交车上抢占了一个座位,逛了这么长时间,每个人的小脚底板早就有点麻木,来的晚了可就没有座了。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就进入了阳谷张秋境内,古运河在阳谷穿插而过,途径张秋、阿城、七级三镇,古时更为张秋最为繁荣,在民间有传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所谓苏杭指的是苏州和杭州,临张意指聊城的临清市和阳谷县的张秋镇。
景阳冈就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