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也会问:“药性够吗?”
当然不是指真正的药性,而是说这个东西出土的年份,或者是这东西几成新。
一番暗语或者是几句话,就能将东西概括得差不多,如果这个买主还想要这个货,两个人就会对一套袖中暗语。
就是当时我和周壁虎手拉手对的暗语,也就是从这里传来的,但是有的地方的手语不一样,动作也不一样,如果两个派别的人动手来商量的话,很容易出差错。
当然,如果有人看这一行当实在是暴利,也想加入,那也行,但是你得找到合适的伙伴,或者自己掌眼,挖出来的东西还要找到可靠的买家,一般都是一些古玩店。
现在的古玩店可不怎么干净了,特别是那种上了时间的,肯定会有一些明里暗里的东西、藏着,偷偷地赚取暴利。
只要你找到了可靠的买家,自然就是发家致富有方针了。
在古玩界,水深得很,有很多东西大家可能从最开始都没见过,甚至听说都没听说过,我知道的也不多,也只有面子上那么一点儿,只不过到后来,城市规划的越来越严谨,这些东西迫不得已的渐渐的消失了。
就算是有,也只是小范围的存在而已,甚至,只能存在那么一段时间,毕竟后来的情况越来越不允许。
而现在在潘家园上的东西,很少能找出来真的,就算是有真的,一般也都是那些小商小贩门没有眼力,放在那里当作是假的一起买了。
如果有人能够在小商小贩的手里把他们当作假货卖掉的真货买回来,并且这个人还识货的话,那就是捡漏了,但是更多的人都卖不回来真的。
还有一些外国人,她们大概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很是敬佩,所以特别像买点东西,说不定那些东西在前百年前还在某个皇妃的身边带过呢?
我亲眼见到一个小贩将一个尿壶吹嘘成唐朝贵妃用过的杯子,没错,就是杨贵妃,小贩当时说的是,杨贵妃以胖为美,所以拿着的东西也都是特别大的,每天带着那个杯子喝很多琼浆,吃很多东西。
而那个杯子,也是水涨船高价格高得很,我当时看了一眼,一眼就能看明白是一个普通的假货,甚至还故意造假,在上面磕坏了一点。
那个外国人被骗的稀里糊涂的,当时就表示要带回家每天喝一点琼浆雨露,那个小贩还算是有点良心,制止了他这种行为,说古董不能每天喝水,要放在真空的环境下,或者说要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屋子里。
幸亏那个小贩没说要那个外国人天天拿着那个尿壶喝点葡萄酒,要是那个外国人徒然有一天知道了这个被吹嘘成杨贵妃用的杯子的大杯子其实就是一个尿壶,不知道会做出来什么事情。
反正我觉得应该干不出来什么好事儿。
现在事情变化的都很快,可以说的上是日新月异,但是古董的价钱却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对于古董这种东西,一般人都很难分辨出来一二三四五,买古董的话,不懂行的就去琉璃厂,虽然琉璃厂没什么好东西,但是一般都是真货,大部分都是那种明清或者是民国时期的小玩意儿,虽然价钱不高,但是胜在精致。
如果懂行,那一般都会去潘家园,虽然潘家园市面上的东西假的可以,珍重懂的人看一眼都觉得丢人,但是下面流通的东西,那简直就是杀头,让人既兴奋又烫手。
我和石头到了门口,车是根本进不去的,干脆下了出租车,三步两步就是一个摊子,我们来回躲避那些摊子,偶尔也能够看到一些很精致的,看起来确实和真货差不多的东西。
就像是一个簪子,上面还雕刻者金龙,虽然是镀金的,但是非说是当年唐朝唐太宗用过的,还有一个手镯,看上去明明是个小孩子的尺寸,但是非得说是慈禧太后喜欢的。
这种事情简直不需要例举,一些老外自然是不懂什么慈禧太后什么唐太宗唐玄宗,他们只知道这些东西看上去挺精致,而且好象真的很厉害的样子,被很多年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用过。
四周的那些小商贩为了糊弄这些外国人,也是学了一些黑话,只不过很通俗的表达出来。
例如,现在一个小商贩正拉着一个看样子很是精致的外国美女,笑嘻嘻的递过去一个簪子说道:“美女你看这个簪子,知道这是谁用过的吗?这是当年武则天用过的,就是我们历史上的女皇,和你们的英国女皇差不多,不过我们的女皇是掌握权利的。”
那外国妹子听的懵懂,问他:“很厉害吗?”
那小贩一看有门,立刻就乐了:“当然啊,你也不看看是谁的簪子!这簪子通体翡翠,手工雕琢,当时武则天每天都带着,不信你现在去百度抖索一下,武则天是不是头顶上带这个翡翠的簪子?”
那美女眼睛都亮了,看着那东西问:“多少,美元?”
那小贩乐了,一拍胸脯,说少三千不买。
我看那美女的模样,差不多也得买下来。
旁边忽悠的就更多了,有一个过分点的摊主,拿着一个看起来也就几十块钱的地摊货的青铜酒杯,冷是说当年姬发用过的,说少两千五不好使,那个站在地摊前面的明显是个日本人,看着这东西的时候犹豫不决。
我心想,这东西要是姬发用过的,没有个二十多万都下不来啊,这小贩也挺敢说话啊。
那日本人也是贼精,虽然想买,但是还是摆出来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那小商贩不肯放过这条大鱼,便说:“你看到我这个亲口了没有?”
我顺着看了一眼,不由得啧啧称奇。
亲口,是指碗,只不过是瓷碗。
这个瓷碗看起来并不是怎么高端,但是就透着一股子精气劲儿,不过,真正的这个瓷碗,怎么说也不能是普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