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叫她出去吃午饭,午饭很是丰盛!婆婆将昨晚灰子带回来的两只野兔煮了。禁肉多日的小狐闻了肉味就把持不住了,三两下那大盘子肉就见了底!婆婆跟公公被小狐吃饭的架势惊着了,直叹是小狐在这山里受了苦!婆婆有心,帮小狐把剩下的那点兔肉包起来,留她路上吃,小狐也不客气,结果肉就塞进包袱里。
背着包袱,抱着灰子,一步三回首的出了小屋,公公扶着婆婆一起送小狐出村,在村口停下。看得出婆婆也是舍不得自己的,握住小狐的手叮嘱着“姑娘回家后记得给我们来个信儿,好让我们宽心!”
“一定的,对了婆婆您儿子叫什么?我好给您带话!”小狐突然想起婆婆早上托付我的事。
“我儿叫李宋,说是在京都队里当得小领头!”婆婆说话时脸上洋溢着慈爱。我正想道别……“哞哞——”一辆黄牛车向村口驶来,“李老头,你带着夫人杵在这村口做什么?快些给让个道儿!”车上坐着一个大叔,长得五大三粗,一脸络腮胡看起来很邋遢,着一身深蓝衣裤,袖口和裤脚都是卷起的,咧着大嘴,满口黄牙……“老牛,你这驾着牛车是要出村去?”公公似是不与他计较般,还是平淡的语气。“哈哈,我正要去京都买两头牛犊子,你家里可缺什么,我从城里给你带点?”
他刚刚说他要去京都?小狐的行动永远比思维快一拍!这边正想着,那边就已经行动了!“你要去京都?”小狐惊喜的看着大叔。
那大叔许是刚刚没注意小狐,这会儿竟满脸疑惑的盯着她,打量一番后突然仰头大笑“哈哈,我说你们老两口怎的都杵在这村口,原来是送新儿媳去见儿子啊……诶?我说你们真不够意思,这邻里邻居的也不通告一声,这姑娘倒是长得俊呐!”
婆婆朝大叔使了好些个眼色,大叔这才停了停,可这后面的话……“挨……我说这儿媳长得这般俊,你们可是福气了。别那么着急让孩子们在一块儿,这儿媳有了,孙子也就快了!”
小狐自认脸皮不薄,可也抵不过这大叔这般玩笑,顿时红了脸!
那大叔见小狐红了脸,只当我是害羞,便又接着说道“姑娘不必害羞,我们都是过来人……”
“老牛!别再胡说了,这姑娘在山里迷路,借我家住一宿,今天便是要回家的,我们正送她出村呢!”婆婆气的直喘粗气。也难怪,大叔那眼力劲儿实在是……大叔许是也觉得刚刚的话不着调,挠挠头道“那是老夫胡说了,姑娘别见怪!”
“不怪不怪,大叔去京都劳烦捎着我一块儿可好?”小狐此时只想着快些去京都吃个全鸡宴!
“哈哈,姑娘不必客气,快些上车吧,只怕慢了天黑之前就赶不到了。”大叔很是豪爽。
匆匆跟公公婆婆道了别……“大叔,还有多久才到?”
“五炷香……”
“大叔,还有多久才到?”
“四柱香……”
“大叔……”
“半柱香……”
“大叔骗人!你都说了三遍半柱香了,怎的还没到?”
“快了快了!”
“大叔说了好多快了,可……”
“这次真的快了,前面就是城门,姑娘进城后可有地儿落脚?”
“有的有的,大叔不必担心!”看见前面朱红的城门,我别提多激动了,要不是碍着身边人太多,早就一个跟头翻进去了!
“姑娘,这京都是本朝首都,朝廷文武百官大多在这京都建的府邸,但达官贵人多了,这理儿就不大清了,姑娘长得这般俊,可千万当心!”
小狐还沉浸在进城的喜悦中,哪能听他说得那些话,只是随口接上“当心什么?”
大叔摇摇头,似是酝酿了一番终于吐出两字“男人!”
额,男人?“大叔这京都男人很多么?”为什么偏教她当心男人?
“嗯,很多,这其中有几位几位出色!”
“哪几个?”小狐眼睛一亮,相公候选人?
“咳咳,先说说这京都里最为畅销的几位吧!王宰相家的公子,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马元帅家公子桀骜不驯,英俊潇洒。当朝天子的六弟也就是现在的玹王,温文尔雅,风姿勃勃,听闻还未娶妻,皇上下令将为其纳妾!当然还有许太尉家的二公子,宋御史家的大公子……”
这些好男人?到底选哪个呢?
小狐光顾着选相公了,竟连跟大叔怎的道的别都没了印象!
与灰子进了京都天已经黑了大半,可这街上人流络绎不绝,小狐便抱着灰子先熟悉一下城里的风景。
街道宽阔平坦,街边开着各色的客栈、赌坊、茶社等。穿过几条街还有条河,河边植着垂柳,现下六月,柳树正茂盛,树干下还系着几条小舟。
“灰子饿了吧?”
“你放心,我允过你要请你吃全鸡宴便一定会请!”灰子正在小狐怀里小憩,昨晚灰子独自进山觅食,天快亮才回来,今天又没捞着好好休息,小狐尽量放轻脚步……诶?那条街怎会那么热闹?整条街华灯璀璨,灯火通明,街边摆满了小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这山外的人真有意思,都夜里了还出来逛街。出于好奇,我挤进人群……
走过一个卖女子胭脂首饰的小摊,小狐一眼便看好一支木制发簪,很是喜爱不由多看两眼,那小贩是眼尖的“姑娘好眼光,我这桃木发簪做工精细,巧夺天工,您瞧这桃花雕的跟那真的就差点香味!”
小狐拿起簪子细细欣赏着,确实精美!
小贩见小狐喜欢便又吹嘘道“我这桃木簪子是请大和尚作法开光的,戴上它任是何方鬼怪妖孽都近不得身!”
“这般神奇?”斜一眼小贩,暗自称赞他吹嘘功力之深厚!
“我的东西货真价实,全京都再找不出我这般物美价廉的!您买了定还会回来找”那小贩说的唾沫星子满天飞。那语气、那架势好像自己再不信他他便要立刻“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以示清白!
“这簪子多少钱?”小狐将簪子插入发髻“才二钱银子!这整个京都再找不出这般好的价位了!”
看到字,小狐想起来以前听过的关于仓颉造字的故事。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