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久,张良得知范增在回乡的途中病逝,不由的长长叹了口气。继而心中明白,少羽身边,再无出谋划策的良臣了。
如果,如果当初少羽不曾杀死韩王成,那结果,会不会不同?
张良心中一凛,很突兀的想起和子翾闲谈时,子翾说的那一句:“历史都是注定的,容不得如果……”
以前从未多想,可是如今有时候想来,觉得子翾说的话,有时候却并不像单纯的信口胡诌。子翾曾说,三师兄将来定是会影响天下的大人物。当时虽然是玩笑没有留心,可是此时想来,却并不像是随口恭维那么简单。
“来人。”
张良对来人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差人去查焚书那一年,咸阳宫内有何不寻常之处。”
自与伏念一争之后,便再没有看到过子翾,彼时颜路从外面回来,眉头紧锁,李斯又临时离开桑海。他推算这一切都与子翾有关,后来焚书令下达的时候,小圣贤庄这个藏书最多的地方居然会被赵政放过,这些疑点,似乎统统都和子翾有关。
难道,她真的知晓未来?
张良摇了摇头,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一切,都要等调查后才能得知。
又过两年,因张良之故,韩信派兵与汉军一起,对楚军进行了合围。楚军兵疲粮竭,无奈放回先前扣押的刘邦的妻儿,并主动求和。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
“禀主公,成信侯求见。”
“快请!”
进入帐中,张良行了一礼,继而问道:“主公这便下令拔营西去?”
刘邦不解,问道:“先生以为,如此不妥?”
“良认为此行万万不可。”
“为何?”
刘邦一脸疑惑,但是想到张良每次开口都有他的理由,于是压下心里的疑惑,等着张良的解释。
“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沉思了一会儿,确实如此,正好如今西楚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确实是极好的时机,顿时拍手叫好。
“先生妙思,只是此事非同小可,今晚就请诸将进账商议。”
次日,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追击项羽,彭越和韩信却迟迟不肯派兵增援。张良用计安抚了彭越,继而亲自修书给韩信,希望韩信借兵,刘邦也与彭越,韩信约定,战胜楚军,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给彭相国为王;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边界定下之后,二王果然派兵增援,将项羽围至垓下。
项羽的部队在垓下驻扎时已经是兵少粮尽,被汉军团团包围。
乌江边,项羽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拒绝了要渡他过江的乌江亭长,任由汉军将他包围,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项羽看了一眼在层层士兵之后的一骑枣红马上的张良,心中之余一片悲凉。
当年那个安宁如斯的小圣贤庄,那个处处护着他的三师公,最终还是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上。思及此,项羽只觉得万念俱灰,最终自刎在乌江边。
自此,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结束,刘邦正式建立王朝,定国号“汉”。
而后张良不顾满朝文武的阻力,劝谏定都关中,又谏封雍齿为侯,再之后,以身体不好为由开始淡退出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