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青春校园 > 挚爱清涵 > 章节目录 > 正文 第三章 在舞台上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四)

正文 第三章 在舞台上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四)

书名:挚爱清涵 作者:盛夏清涵 更新时间:2016-12-13 13:46 字数:9935

    接下来就是梦怡了,梦怡的题目是演朱元璋老婆马皇后的故事,又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和马皇后相识那一年,朱元璋还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是一个刚从庙里跑出来闹革命的小和尚.他参加造反的军队是郭子兴领导的.老郭很器重他,收他做警卫员,见他表现良好,又把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了他.这个养女就是我们的马皇后,当然那时侯她也不叫马皇后,而叫小马姑娘.婚前,朱重八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朱元璋――诛元璋,明眼人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毁灭元朝的伟大抱负.再说小马姑娘,那可真是一个好姑娘!估计和现在电视上演的大长今差不多,心眼好,有学问,长得也美,除了小时候没人管,没裹脚,几乎没有什么缺点(那时候脚大是缺点).按理说他这样的条件,像某美女博主那样要个500万是不成问题的.降低点标准,想一般女青年那样,要个百八平米的大房,再要辆奥迪车,也肯定有人排队等着迎娶的.可是他没有嫌弃朱重八的穷,也没有嫌弃他的丑.您见过朱元璋同志的画像没有?那可不是一般女人受不了的丑,额头突出,下巴突出.整个脸活脱脱一独门兵器――月牙铲.可是小马姑娘没有嫌弃他,她也是个苦孩子,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小家(想想也是,郭子兴能把如花似玉的她嫁给当时条件非常差的朱元璋,也能知道他并不是多疼这个养女的.)小马姑娘用她女性的温柔接纳了丈夫那颗历尽沧桑的心,给他一个妻子所有的关心和爱,对他特别好,天冷给他做棉衣,天热给他做单衣.着让朱元璋很感动,从小他就是一个很重视家庭,重视亲人的人,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现在他终于得到了,他再也不用把每年的11月11号大节日了,再也不用发愁下班后吃什么了,而结束他单身生活的女人还是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好的人,是好多男人梦里都想娶的好媳妇.此刻的朱元璋,真比中了六合彩还高兴啊!

    大饼事件有一件事值得提,朱元璋这娃挺实诚,不会藏锋芒,在军队里能力太强,还几次三番地救了郭子兴的命.功高盖主,被人陷害之下,小气的郭子兴把他关了起来.郭子兴的儿子还下令不许人给他送饭,试图饿死他.小马姑娘知道后,冒着被抓的危险,每天都悄悄的溜进厨房偷大饼,藏到衣服里带给小朱吃.那时候没有黛安芬也没有比基尼,刚出锅的热饼把她胸口的肌肤立刻烫伤了,但是她从没间断,直至朱元璋被释放.虽然放了朱元璋,郭子兴还是不信任这个强大的女婿.他决定进一步试探他.当然试探一个人的忠诚,最好的方法还是吃饭.从此送到小朱夫妇房里的食物就少得可怜.女主人小马自然先看到这一点,她不愿意看见在丈夫和养父发生冲突,只得把自己的食物省下来,偷偷分给丈夫吃.你能想到这样的情形吗?一个女人饿的眼睛都绿了,还装出精神百倍的样子伺候丈夫吃饭,是件多让人感动的事啊!这和现在女人节食减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得拿出8年抗战的执着再加上对付3年自然灾害的精神.因为小马姑娘忍饥挨饿,食物充裕的朱元璋竟没有发现郭子兴对他们的虐待,始终如一地对待郭老头儿,最终获得了老郭的信任,保住了脑袋."要想得到男人的爱情,就要先打通他的肠胃."由此看来,这句话不仅有道理,还很有点历史渊源的啊!

    难得的相爱和相守后来,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朱元璋得志了,他给自己升了官,做了吴王.又升官了,做了皇帝.短短几年妻凭夫贵,变成了吴王妃(此期间小马给小朱生下一子,取名朱标),然后又成了皇后.故事到了这里,该表扬下小朱同志了.思想觉悟真高,对老婆真是好,肯给爱情也肯给名分.虽然他成功后,也像其他帝王一样收罗了,很多年轻美卷,但是对马皇后却始终如一的好.用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来形容是不贴切的,因为后娶的那些女子连彩旗也酸不上,或者只能算朱元璋从事皇帝工作所必须的一种应酬,一种资产.当然,马皇后也真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后,身为一国之母不骄奢,遇有战乱之年更是只吃粗粮野菜。她对朱元璋众多的小老婆也是很不错的,没有像一般的妇人那样哭天抹泪地控诉“吃了一辈子苦,男人一发达就搞狐狸精”。

    不吃醋的女人,都有很宽大的胸怀的吧?!不然就是本身已经拥有爱人很多很多的爱,透彻地明白自己和这些女人不是一个公斤级的选手,不是对手。自然没必要较量。但无论哪种情况,对于他们夫妻都是难得可贵的。

    马皇后的一生还有几次重要举动载入史册。朱元璋经过了血腥的战争,已经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了,不停地对人举起屠刀。作为朱元璋唯一信任的人。马皇后阻止了朱元璋很多次恶行,朱元璋要杀他的侄子朱文正(因背叛罪入狱),是她站出来求情;要杀开国元勋,李文忠,也是她站出来求情;要杀太子的老师宋濂,还是她跪下来求情。她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减少着朱元璋的错误和对无辜生命的伤害。

    甚至当她感到自己病重已经无望医好,就拒绝了太医医治。她这样给朱元璋解释,医生只可医病,不可医命,如果让医生为我医治,那么服药无效,陛下一定会降罪于医生,那是我不想看到的。她在病榻上给朱元璋最后的话是这样的:“愿陛下求贤纳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居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说完含笑而终。

    马皇后去了,留下了床边这个痛不欲生的男人。这个男人是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是一个已经许多许多年不流泪的硬男人,他又世界上最高傲最坚硬的心。可如今他哭了,且痛哭失声。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帝恸哭,遂不复立后”)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轻易改变朱元璋决定的人,去了。

    这算是一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吧!它充分说明了一点,包办婚姻不一定不幸福。无论贫富贵贱不离不弃,从一见钟情到白头偕老,并不是杜撰的童话,它曾真实的存在与这纷繁的人间。

    故事确实挺不错的,故事里面的马皇后清涵觉得就是梦怡的翻版,两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为举止,都极其相似,可以说是梦怡本色出演,自然演得十分到位逼真,一时间让人难分真假,引得众人连连叫好。

    萧翎则演的是卓文君,提到卓文君,自然而然会想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其实说实话,卓文君就算没有司马相如,这位女子的一生也是带有传奇色彩的。

    卓家祖居赵邯郸,赵邯郸城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富,等到秦始皇灭赵进行统一之际,强迫赵国富户迁移到川峡等地。邯郸城卓氏被迁临邛。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定居,仍以冶铁为业。

    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hào)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吟》,“……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事还有一首诗:《望江亭》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窦太后崇尚“黄老”学说,罢免了支持儒家学说的窦婴和田羛的官职,陆续任命了几个浑浑噩噩的人当了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武帝不愿与他们议事,呆在宫里实在无趣,就经常换上便装,外出游玩打猎,有时跑得很远,一连四五天不回来。后来,他觉得跑得太远,不仅危险,也实在辛苦,就命光禄大夫吾丘寿王拓造大型苑囿上林苑。年轻的武帝便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上林苑中。汉武帝雅好文学喜欢辞赋,东方朔、吾丘寿王等著名的文人,便经常陪伴在他的身旁,吟诗作赋,倒也十分快活。一天,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赋中华美的文辞与磅礴的气势所吸引,不由拍手叫好。他一口气读完《子虚赋》,以为作者是前朝人,便连声叹息说:“写这篇赋的人,真是个才子,可惜我没有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时,在汉武帝身边服侍的狗监(替汉武帝管理猎狗的人)杨德意谄笑着说:“陛下,写这篇赋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乡司马相如,现在成都闲居。”汉武帝听了又惊又喜,问道:“你说的可是真实情况吗?”杨德意回答说:“是的,司马相如曾经对我说过,是他写的《子虚赋》。”“太好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竟没有人对我说过。”汉武帝有点惋惜地说,于是,他马上派人召司马相如来京。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特别擅长写赋。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两人携手来到客厅,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王吉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事在人为。卓王孙知道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请了他,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奏也弹得很好。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叫好。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先弹了一支短曲,后来偷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原来,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她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司马相如回去以后,就用钱买通了卓文君的仆人,通过仆人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来,投奔了司马相如。俩人连夜乘车回到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卓文君同司马相如来到成都,开始时,倒安于清贫生活,可是日子长了,就忍耐不住了,便劝相如到临邛去。司马相如也没有别的办法两人就一同来到了临邛。卓王孙对卓文君私奔十分恼火,不肯周济他们。为了出卓王孙的丑,他们便开起了一个夫妻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故意当众洗涤碗筷杯盘,提壶送酒,像个酒保。果然,卓王孙认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这样做太丢面子,羞得连大门也不敢出。后来在亲戚朋友和县令的劝说下,送给了司马相如他们一笔财物。司马相如同卓文君又回到了成都,开始过起了富裕的生活。且说司马相如被召到朝廷,汉武帝接见了他,问他道:“《子虚赋》是你写的吗?”司马相如非常自负地回答说:“是的,陛下,《子虚赋》正是臣写的。不过,那是写诸侯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若准臣陪陛下游猎,臣可写出天子游猎赋献给陛下。”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为司马相如安排了豪华的住处,给以优厚的待遇。第二天就带了司马相如等人去上林游猎。没过几天,司马相如就挥洒大笔,写出了一篇《上林赋》,呈献给汉武帝。汉武帝读了《上林赋》,感到十分满意,心中高兴,就封了司马相如一个郎官(帝王的侍从官)。后来,司马相如曾经作为汉武帝的专使招抚了夜郎归顺汉朝,很得武帝的赏识。邛、鮈、冉、鮉一带地区各族首领见夜郎归顺了汉朝,也表示愿意归顺汉朝。于是汉武帝就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手持皇帝的旄节,去招抚这些地区的部族。司马相如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汉武帝十分满意,重赏了他。不久,有人上书给汉武帝,说司马相如出使时曾接受了很多金钱贿赂,武帝信以为真,就罢免了司马相如的官职。司马相如家中富有,也乐得清闲自在,就把家搬到茂陵,与卓文君过着悠闲舒服的生活。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卓文君:事见《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当希拉里、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自传闹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人人都在窃窃地衡量希拉里和克林顿的这段感情生活,语意中不是没有暗讽和唏嘘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在耶鲁法学院读书的希拉里,那时,她还年轻,也没有现在漂亮,但是,“在人群中,希拉里一眼就抓住了他。”

    果然,后来这个男人让她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

    至今还有人对这一对政治明星的结合不以为然,尽管希拉里一再在公众面前强调“我还爱他”,因为掺和了太多理性和利益关系的不应叫**情,不该被祝福。不过,扪心自问,自古至今,有多少爱情完全是不顾一切丧失理智的?果真王子爱上灰姑娘、罗密欧爱上茱丽叶,那才往往是被恶梦诅咒的呢,没一个有好结果。只有像卓文君等很少的几位才有这种幸运,有最坏的开始又有最好的结局,有点像“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卓文君生在汉代这种大而化之的年代,又生在一个四川临邛巨贾之家,金山银山地养着。她长得眉如远山,面若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半年后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这时候,一个贫穷的小子做客卓家,用那把著名的“绿绮琴”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把这个十七岁的小寡妇内心撩拨起来,半夜三更就夜奔他去了,第二天索性双双跑到这个穷小子的成都老家。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穷小子就是西汉有名的才子司马相如。可是那时的卓文君还不知道啊,她只顾得上收拾司马相如那个家徒四壁的烂摊子了。

    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荆钗布裙,风风火火开始新生活。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酒保佣人一起洗盘子,忙里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居然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居然一点都不自卑一点都不羞愧。这对才子佳人开的小酒店远近闻名,门庭若市,逼得卓王孙不得不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这时,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四溅,好大喜功的皇帝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后来又再拜为中郎将。司马相如衣锦荣归,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

    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永远都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看来这个恶俗的传统是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为蓝本的。说着“慧眼识英才”的爱情佳话,其实一看就知道是涎着脸的政治投资。看看诸多戏文,女人舍身割肉地供养着男人读书,哪里是追求爱情,倒像是伯乐当了裤子去赌马。既然是赌,肯定有输有赢,《琵琶记》、《西厢记》里赵五娘、崔莺莺赢了,终于赢得她们的丈夫,秦香莲输了,让天谴劈死了她那负心的状元郎……但,不管结果如何,被动地承受了许多无中生有的苦难,总是有点怆然的吧?

    中国传统道德向来有一种“目标正确论”,常常为了名分而放弃现实生活。所以对古代历史上的苦女人我一般很难同情。以前的人就是活得太认真太累了,不知道好玩才是生活的要义。

    从来未见记载卓文君对丈夫功名的渴求,倒是看出她非常会享受和司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生活形态。在司马相如年逾知命的时候,这个凡人想娶妾了,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指斥让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了,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还记得有一个关于希拉里的笑话:在高速公路上,克林顿夫妇的汽车抛锚了,当加油站的工人来帮他们的时候,希拉里悄悄说:“比尔,他是我的初恋情人。”“幸好你没嫁给他,否则你就成不了第一夫人了。”“不,要是我嫁给他,他就是总统了。”希拉里冷静地答道。

    卓文君:事见《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卓文君生在汉代这种大而化之的年代,又生在一个四川临邛巨贾之家,金山银山地养着。她长得眉如远山,面若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半年后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这时候,一个贫穷的小子做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客卓家,用那把著名的“绿绮琴”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把这个十七岁的小寡妇内心撩拨起来,半夜三更就夜奔他去了,第二天索性双双跑到这个穷小子的成都老家。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穷小子就是西汉有名的才子司马相如。可是那时的卓文君还不知道啊,她只顾得上收拾司马相如那个家徒四壁的烂摊子了。

    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荆钗布裙,风风火火开始新生活。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酒保佣人一起洗盘子,忙里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居然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居然一点都不自卑一点都不羞愧。这对才子佳人开的小酒店远近闻名,门庭若市,逼得卓王孙不得不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这时,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四溅,好大喜功的皇帝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后来又再拜为中郎将。司马相如衣锦荣归,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

    中国的古典文学永远都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看来这个恶俗的传统是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为蓝本的。说着“慧眼识英才”的爱情佳话,其实一看就知道是涎着脸的政治投资。看看诸多戏文,女人舍身割肉地供养着男人读书,哪里是追求爱情,倒像是伯乐当了裤子去赌马。既然是赌,肯定有输有赢,《琵琶记》、《西厢记》里赵五娘、崔莺莺赢了,终于赢得她们的丈夫,秦香莲输了,让天谴劈死了她那负心的状元郎……但,不管结果如何,被动地承受了许多无中生有的苦难,总是有点怆然的吧?

    中国传统道德向来有一种“目标正确论”,常常为了名分而放弃现实生活。所以对古代历史上的苦女人我一般很难同情。以前的人就是活得太认真太累了,不知道好玩才是生活的要义。

    从来未见记载卓文君对丈夫功名的渴求,倒是看出她非常会享受和司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生活形态。在司马相如年逾知命的时候,这个凡人想娶妾了,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让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了,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很显然,萧翎也是把这个敢爱敢恨的卓文君演活了,场下的评委和观众都投来热烈的掌声,萧翎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女孩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萧翎准备得最认真,最充分,她理应受到这样的褒奖。

    清涵、梦怡和萧翎三个人都毫无疑问地被选上了,可是萧翎落选了,但是文学社最后决定,扩招一个人,做文学以外的其他的工作,并没有说清楚具体是什么工作,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是打下手的工作,惹得杨琪颖撅嘴连连诉苦,抱怨不公平,大家都被她可爱的样子逗乐了。

    最后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宋翊泽在讲台上心生感慨:“这一届的学弟学妹们真是人才辈出,我相信有你们在,我们文学社一定会越办越好,将来还望大家多多努力,要告诉别人,咱们文学社不是只会花拳绣腿,咱们能挑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兄弟姐妹们,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宋翊泽所在之处,言行举止,总是能掀起众人的热情。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