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时卫国濮(pú)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dí)(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后来做了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精打细算,善于投机。有《吕氏春秋》流传于世。?
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私营商业也日益兴盛。当时涌现了一大批活跃的商人,有些当了大官的人也弃官从商。但是也有些商人很有政治头脑,他们用经商之道来从政。
吕不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通过对政治进行商业投机,做成了一桩本小利大的买卖——帮助秦国的异人成为太子。后来异人做了秦庄襄(xiāng)王,吕不韦也得以成为秦国的丞相。真的是一本万利哩!
有一年,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偶然间碰到了秦国的公子异人。异人是当时秦国国君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这时已被立为太子,也就是说,安国君在秦昭王死后就可以继位做秦王。那么如果能把异人立为太子的话,安国君死后,异人就可以做秦王了。
而当时异人正在赵国做人质。他为什么会在赵国做人质呢?因为秦国多次进攻赵国,想灭掉它,但都没有成功。秦国后来干脆同赵国和好,想用外交的方式来逐步征服赵国,并赢得时间去攻打别的国家,于是两国订立了和约。为了取得彼此的信任,按照当时的习惯,要互换国君的亲属作为人质。就这样,秦昭王把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了赵国,作为人质。
异人一个人在国外,孤苦伶仃,处境悲惨,到处受人欺侮,恰恰这时吕不韦遇上了他。吕不韦很有政治眼光,觉得可以利用异人使自己在政治上大展鸿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马上构想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并准备实施。
不久,吕不韦主动去拜访异人,对他说:“我能让你飞黄腾达。”异人以为吕不韦在开玩笑,因为秦昭王有二十多个孙子,即使要立太子也轮不到他,何况他现在在赵国做人质,处境困难。于是他说:“你自己发财还来不及,怎么顾得上我呢?”
吕不韦说:“你不知道,只有使你先发达了,我才能发达呀!”异人听出他话中有话,就请他坐下细谈。
吕不韦说:“秦昭王老了,安国君做了太子。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只有华阳夫人能立继承人,但她又没有儿子。你兄弟二十多人,你排行中间,又长期在外做人质,与大王关系很疏远。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做了秦王,你哪有机会去争做太子呢?”
异人说:“是啊!但我也没有办法啊。”
吕不韦说:“事在人为嘛。你客居此地,没有机会孝敬长辈,也没有办法给他们留下好印象。不过,我现在可以拿出钱来让你到秦国去活动活动,使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你为太子。”异人喜出望外,当即向吕不韦叩头表示感谢,并说:“如果有一天我被立为太子,那么我做秦王时,一定把秦国的一半江山给你!”
就这样,异人拿着吕不韦给他的一大笔钱,买了许多珍奇玩物、宝贝珠玉,送给华阳夫人的姐姐,求她去劝说华阳夫人立他为太子。华阳夫人的姐姐于是说了异人许多好话。渐渐地,华阳夫人对异人产生了好感,后来终于被说服了。她又在丈夫安国君耳边说异人的好话,说异人是如何如何的孝顺、贤德。最后,安国君终于立异人为太子,并且刻了玉符起誓,确定异人为将来的继承人。
公元前250年,安国君即位做了秦孝文王,但他登上王位才三天就去世了,于是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果然,秦庄襄王让吕不韦担任丞相,这样秦国的大权便开始操纵在吕不韦手中了。吕不韦的政治投机买卖终于成功了。?
《战国策·秦策》《史记》(卷85)??
本篇成语解释:
1、【一本万利】:yī běn wàn lì 形容本钱小,利润大。
2、【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3、【机不可失】:jī bù kě shī 时机难得,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