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公元169年—公元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三国时曹操部将,武力过人,屡有战功。官至征东将军。?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的军队退回了北方。曹操认为淮南这条防线非常重要,就派大将张辽、李典、乐进等人,带领七千人马,驻守合肥。?
后来,曹操出兵汉中。他估计吴国的孙权肯定会出兵攻打合肥,于是在临出发以前,他特地留下一封密信,信封上写着“敌至方发”(意思是“等到敌人到了以后才能打开信封”)。
不久,孙权果然带着十万人马,前来围攻合肥,城里的人人心惶惶。张辽等急忙拆开密信,看曹操留下什么妙计。只见信封上写着:“如果孙权的军队到来,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留下守城,千万不得出战!”?
为什么曹操要这么安排呢?因为曹操知道乐进善守,而张辽、李典作战勇猛,他们二人出击的话,肯定能挫败敌人的锐气,完成任务。同时,曹操也知道,这三个人向来不是很团结,他担心这三人同孙权作战时意见不一致,而坏大事,所以留下密信,亲自作了布置。?
大家看了信,都疑惑不解。只有张辽很快领会了曹操的用意。他说:“曹公远征在外,来不及赶回来援助。他担心等到他的援兵赶到时,合肥已被敌人攻破了。因为敌人有十万人,我们只有七千人。所以,曹公在信中告诉我们,要在敌人还没有完成包围时,先主动出击,把他们的锐气压下去,安定人心,然后就可以守得住城了。成败就在这一仗,大家还有什么疑惑的呢?”?
李典马上响应,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怎么会为私人的成见而不顾国事呢?我愿意跟随张将军出战。”?
于是,张辽连夜选拔了八百名壮士,准备第二天大战一场。?
第二天一早,张辽和李典率领这八百名壮士,发动攻击。张辽英勇无比,只见他披甲持戟,一马当先,口中高呼“张辽来了!”冲入敌阵,一下子杀死数十人,还斩杀了两员吴军将领。?
孙权大惊失色,连忙逃到一个高土坡上,部下将士用长戟护卫着他,张辽在下面大声叫战。 孙权起初不敢动,后来看到张辽的士兵不多,就命令军队把张辽他们围住。?
张辽哪里会怕,他在孙权军队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反复冲杀。这一仗,双方从早上一直杀到中午,吴军锐气大减。然后张辽和李典回城继续守卫合肥。城中人见张辽打了胜仗,都安下心来,曹军众将也很佩服张辽。?
孙权把合肥围困了十几天,无法攻下,只得撤退。张辽觉得这是个好的战机,正好可以利用吴军撤退时乘势追击,于是带领一队精壮骑兵,悄悄地追击。?
在逍遥津渡口附近,他们追到了孙权的军队。当时,孙权的大部分军队已过了逍遥津,只有孙权和其他几个将领还在逍遥津以北。?
俗话说:“逃兵易打。”张辽看到敌人就在前面不远,快马加鞭,冲在最前面,大喝一声:“哪里逃!”眨眼间就到了孙权这支队伍跟前,他一阵砍杀,一下子杀死七、八个吴兵,眼看就要捉住孙权了。不料突然有人放冷箭,张辽措手不及,只得避开,于是孙权得以抓住这个空隙上了一条船,仓皇逃跑。?
这一仗,张辽杀得吴军人人害怕,据说,当时,只要提到魏将张辽的名字,东吴的儿童夜里都吓得不敢啼哭。??
《三国志·张辽传》
本篇成语解释:
1.【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形容非常惊恐,吓得变了脸色。
2.【快马加鞭】:kuài mǎ jiā biān 给快跑的马再抽几鞭,便它跑得更快。形容快上加快,疾驰飞奔。
3.【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 临时来不及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