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悬疑灵异 > 阴阳道事 > 章节目录 >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国灵风水师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国灵风水师

书名:阴阳道事 作者:道冥九爷 更新时间:2016-12-12 22:26 字数:2771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是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南缩进了五华里,同时将大内皇城,也就是明紫禁城。

    也相应南移。这个改变让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上发生了改变,使城市的立即点即中心点发生了改变。

    元大都城的立极点——今银锭桥处,是依据什刹海水域的自然走势而确定的,从风水的角度看,这个立极点应该是最合理的,但是明北京城改变了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将这个立极点改在了景山的位置上。

    景山原名“万岁山”,是明北京城改建时,用挖掘护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筑而成的。问题是在于,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位置,将其移至景山位置?原来万岁山也就石景山中峰,恰好居于元代宫城最重要的宫殿——延春阁的位置。于是万岁山的另一层意义便显露出来——用于压制前朝的“风水”,让他永无反转的机会。所以万岁山叫“镇山”,而景山一名的使用,则是从清**始的。镇山所镇者,正是元大都的延春阁——元朝的中枢神经。因此这个才是中心点南移的真正原因。

    在明朝又在来水处,今积水潭西北岸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庵。“镇”了山,再来“镇”水,镇水观音庵在清乾隆时期进一步改建,重建后改名汇通祠,1987年又重建后,设为郭守敬纪念馆。

    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现在存在的北京故宫的风水也就是明朝改建的紫禁城风水。”

    “小子,你知道这么多。请问师承何处?”一个肥头大耳的人问道。

    “额。”苏亦寒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自学的。”苏亦寒说道。

    “自学?”这个人问。

    “学《藏经》而已。”苏亦寒解释道。

    “这个小兄弟说得没错。”一个老头走上前,指着那边的紫禁城说道:“天象以北极星谓尊,又称北辰,众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在转动。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众星拱之”。而紫禁城在大地上面。正是北极星在大地上的投影,风水格局谓之“吉星高照”局。

    这个老头一上前,后面的人都露出惊叹的表情,耗子见这老头,上前拱手打招呼道:“见过袁明魁前辈。”

    这个老头穿着中山装,让人感觉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他听了耗子的话后,微笑的点点头。

    “耗子,这老头是谁?”我在耗子耳边问道。

    “他是我们天朝最厉害的风水师,这北京的重要地区的风水格局,都是袁前辈布的。”耗子跟我说道:“五十年前,故宫也发生了现在的鬼事,当时国灵局来了二十多人控制,结果受伤两人。”

    “这不挺好的吗?”我说道。

    “死了十几个,重伤两个,然后久治不愈,就死了!”耗子小声的对我说。

    “小兄弟,你还有什么见解吗?”袁明魁前辈问苏亦寒。

    苏亦寒也不含蓄,继续说道:“从紫禁城的布局来看,宫城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分三大殿,为皇帝听政和举行朝会大典之处,如天地布政之南宫太微垣,后寝二宫是皇帝燕寝之处,如天帝长居之紫微垣。但就整个紫禁城作为皇宫而言,乃取象于紫微垣。刘秉忠勾画出一幅天象地形图,紫微垣外面的华盖星是祖山,杠星是座山,天床星是前案,天河从紫微垣穿过,西有西藩七星,东有东藩八星以护卫,形成万山齐拥,回水抱城,朝迎拱卫天皇大帝座之局。”

    袁明魁前辈微笑的点点头,又问道苏亦寒:“那咱们天朝的龙脉有几个?”

    苏亦寒又是明了的回答:“昆仑山是天下山脉之祖,位于中国的西北方,为山河的源头。天下的山川都发脉于中国的昆仑山,这个是风水行业里众所周知的秘密。从战国时代的屈原到明代,昆仑山是天下的祖山之说,从未改变过,昆仑山气势雄伟,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山。中国大地上,山脉众多,史记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对全国的山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勘察与疏导,定山脉为三列,这三列山脉后人称为三大干龙。”

    “嗯。”袁明魁前辈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紫禁城的龙脉处于中国三大龙脉之一的北干龙脉上,他们是以长江黄河为界。黄河以北谓之北干龙,长江以南谓之南干龙,长江黄河中间谓之中干龙。从昆仑山到燕山,这条巨大的山脉横于中国的北方,是一道最坚固的天然屏障,从昆山引来的龙脉之气,全部凝聚在天寿山紫禁城的靠山之中,龙脉至此气止结穴。”

    “前辈,这与故宫的风水有何联系?”后面一个阴阳先生问道。

    “建都是为了立业,历代统治者都要为都城的确立寻找支撑的理论,这理论就是刘秉忠所说的“生王脉络,以成大业”。王气是都城之魂,有了风水的勘定,帝业才能永固。北干龙绵延万里来到北京,形成西、北、东三面合围之势,像一座屏风置于北京城的背后,北京城就像一把宝座,端端正正的摆在正中,向南可以俯视中原。唐代杜牧说此地是“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的地方。”宋代大学者朱熹也认为:“冀都是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朱熹所画的这根中轴,起自翼都,前面有黄河环绕,正对面是嵩山是为前案,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是为三、四重案。”袁明魁前辈笑着说。

    而苏亦寒又是想了一下,接着说:“禁城的中轴起自奉天殿,向北直抵鼓楼,向南直达正阳门。全城重要建筑均布局于中轴上,从南往北依次为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钦安殿、玄武门、万岁山、北安门、鼓楼、钟楼。中轴上的建筑之多,体量之大,远远超越了历代中轴上的设置。但是紫禁城的中轴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向南一直延伸至五岭,成为全中国的中轴。”

    苏亦寒说出这句话后,后面的国灵局都传来惊叹声,都称赞苏亦寒是风水上的奇才。

    这时,一个和我一样大的道士,走上前指着故宫和紫禁城解释道:“故宫的设计理念是按照《周礼》、《易经》和风水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构建的。《周礼》在古代相当一部宪法,是儒家礼治思想的核心,在故宫的设计当中前朝后廷,左祖右社,五门三朝和六宫六寝等都是传统的一些制度;《易经》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核心阴阳五行八卦思想也被风水思想所借用。前朝所设文、武二楼,后庭东、西六宫的坤卦平面布局,就把《易经》思想引入其中;风水学思想亦被运用其中,寻龙点穴分辨龙脉,发脉于昆仑而结穴于天寿山,天寿山为其龙脉所凝结,龙脉至此,乃落平洋,方广千余里。点穴于紫禁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形成天地阴阳交会的形局,建造交泰殿乃紫禁城之龙穴。枕山襟水,使紫禁城处于山水的环抱之中。”

    “没错,这位道兄说得没错。明代紫禁城的平面布局分为前朝后廷两大部分(前朝为阳,后廷为阴),前朝是皇帝和文武百官处理政务的地方,后廷是皇帝燕寝的地方,前朝后廷的平面结构恰好呈现出一个凸凹形。凸凹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榫卯结构,风水上称为生旺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最坚固的。凸象征阳、男,凹象征阴、女。凹与凸结合在一起,象征阴阳结合,男女结合,只有阴阳的结合,天地才会长久,只有男女的结合,才会子孙万代延续生命,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苏亦寒回答道。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